失落的邮筒
发布时间:2019-12-19 14:40 | 来源:中国法制与新闻网
在烟台市莱山区邮政局门前,一个绿色的邮筒,孤零零地站在那里,路过的人几乎没有人去理睬它,只有本邮局的工作人员会每天光顾它,但它常常是满腹空空,一封信也没有。
近些年来,随着手机和微信的全面普及,快递业的飞速发展,传统的邮政业务遭遇了“滑铁卢”,每况日下,急剧萎缩。从前,人们联系事情、联络感情靠写信,信来,信往,虽然时间长了点,但彼此有盼头,有牵挂。收到信件后,见信如面,见字如人,那信封上的小小邮票,也给人们一种美的享受。收藏邮票,是我们几代人的兴趣爱好,一直把多次多彩的邮票当宝贝。
现在,人们有了手机邮箱,就不写信了,邮票也快失传了,很多孩子还没见过邮票是什么样,更不会写信寄信了。集邮市场也随之逐渐萧条,近几年的年册还卖不出邮票的面值价。12月9日,齐鲁晚报曾报道了95岁“邮痴”马石斋老人的集邮故事,年事已高的他已把80多年积攒的600本集邮杂志捐给了省博物馆。
精美小巧、内涵丰富的邮票和邮册,从不同侧面记录着国家和民族的发展历史,是一种独特的文化样式和文化载体,应当保护和传承下去。但是,家庭传承可能会有问题,因为很多孩子没有经历过“书信时代”,对邮票与邮册没有感情,搞不好就将其抛弃了。
为此,需要动员社会有识之士,尤其是有社会责任感的企业家,投资兴建小型专业博物馆,或利用已有博物馆档案馆,收藏保存我们的邮票文化,并向社会公众开放,开展鉴赏活动。各级学校尤其是中小学、幼儿园和广大家庭,也应当将邮票鉴赏纳入美育教育,把节日里制作、邮寄拜年信和明信片,当作一种文化传承,予以重视。电子邮箱与快递运营商,也应研发虚拟电子邮票,用于邮件发送和信件快递,增加行业的文化含量。
总之,不要小看这小小的邮票和明信片,比起那些吃穿用之类的东西,它更有文化厚重感和仪式感,也更能表达和寄托人的美好情感。
(作者:王天仁)
责任编辑:高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