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2月20日 星期六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以生命践行为民誓言——追记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副局长翟晓鸣
发布时间:2021-02-09 11:09 | 来源:中国法制与新闻网


    寒风瑟瑟,落叶萧萧。
   “选聘懂法、心细、脾气好的人,让群众办事舒心!”11月10日下午,躺在病床上的翟晓鸣在电话里,虚弱念叨。
    电话这头,江苏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政工科长魏辉如鼻子一酸,泪水在眼眶打转。
    他不愿相信,一向坚强乐观、身体健康的她,怎会突然得此重症?
    右肋部位的疼痛像抽筋一样,翟晓鸣有气无力,间歇了好几次,才把话讲完。蓦地,又陷入深度昏迷。
    重度急性肝炎!这对于只有45岁的翟晓鸣来说,无疑是致命一击。
    弥留之际,她仍牵挂着“两诉中心”人员的招聘。

 
2020年国庆长假,翟晓鸣参加节日值班

    “让群众办事舒心!”这是一名司法行政干警的生命遗言,每一个字都透着她对百姓的挂念。
    2020年11月14日凌晨3时48分,翟晓鸣在工作中劳累过度、体力严重透支,引发急性肝衰竭,经抢救无效,永远闭上了眼睛。
    来不及与家人和同事挥手,来不及再看一眼亲手筹建的“两诉中心”,翟晓鸣走了。
    没有一句豪言,也没感天的壮举,翟晓鸣带着一颗真情为民的初心,离开了她牵挂的百姓和亲人,离开了她钟爱的司法行政事业。
    冬雨绵绵,如泣如诉。尽管,当初送别翟晓鸣的挽幛已撤,可隐约中,那泪水流干的悲怆情景依然在人们眼前晃动。
    2021年1月21日,在翟晓鸣不幸离世68天后,记者来到滨湖区采访,聆听百姓含泪讲述她法治为民的故事,追寻她鲜为人知的工作生活细节,凝望她不曾远去的背影,数度笔随泪洒,难以成文。
    在人们伤痛的追忆里,记者真切感悟到“你把百姓当亲人,百姓把你当家人”的朴素哲理,似太湖水清澈。

把为民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

    站在太湖鼋头渚风景区对岸,回首望去,滨湖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区块链服务中心暨区“两诉”服务中心格外醒目。
    “中心于2020年10月29日投入使用,这是翟晓鸣生前的心血之作。”滨湖区司法局局长吴锡夏介绍。
    滨湖区位于无锡市西南,随着百姓法治意识的提升,大量矛盾纠纷进入诉讼程序,案多人少等问题,成为影响和制约审判质效的瓶颈。
    “如果不为尽快完成中心建设,或许晓鸣不会走得那么匆忙!”吴锡夏抬头回忆。
    为加快全面依法治区进程,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诉讼增量,滨湖区把加强非诉讼纠纷解决机制建设作为“为民办实事”重要项目,并在全省率先构建矛盾纠纷多元调处体系。
    2020年6月28日,“两诉中心”正式开工,翟晓鸣领衔担纲。
    “两诉中心建设事关群众利益,我们必须抓紧抓细,把实事办到群众心坎上。”翟晓鸣表示。
    回忆筹建起步时的窘境,翟晓鸣“急得嘴上起泡”。那段时间,她多地考察,一路上拍下160多张图片,从建材用料到房间设置,每张照片背后,她都写下文字说明,办公室成了她的家。
    “中心建设要简易实用,花最少的钱,办最实的事!”翟晓鸣和同事将法治为民的理念融入实践,先后修改设计图纸和方案70多次,甚至细化到每个房间插座的位置。
    “要将中心打造成为民服务的优秀窗口、纠纷化解的前沿阵地、群众认可的知名品牌。”翟晓鸣多次重复。
    如今,凡到过中心的人,都能体会到她的这份“追求”。
    回眸翟晓鸣14年来的入职生涯,在每一个工作岗位上,她都始终坚持着这份执着。
    时至今日,“两诉中心”的人员仍不敢相信这个事实:“翟局不会离开,只要走进大门,我们仍依稀看见她忙碌的身影。”
    “这是办事大厅、审判和调解、辅助服务3大功能区,智能化、便捷化的全新配置,硬件软件设施堪称一流。”“两诉中心”工作人员吴倩对记者说。
    在吴倩身后不远处,是设计精致的滨湖区“两诉中心”宣传手册;中心集调解、公证、复议、裁决、法援等非诉功能和立案、速裁审判、司法确认等诉讼功能于一体。
    稍远的地方,是覆盖民事、商事、家事、行政等线上线下非诉讼纠纷化解综合平台……
    吴倩回忆,为把“规划图”变成“施工图”,有着“大姐风范”的翟晓鸣每天早上第一个赶到施工现场,工作至深夜11点已成常态。
    8月29日,中心3名女同事陪她加班至凌晨一点,翟晓鸣过意不去,执意要将其挨个送回家中。
    “等她回家在群里报平安时,已是凌晨两点。”说到此,吴倩流下愧疚的泪水。
    无论过去多久,滨湖区司法局人民参与和促进法治科科长陆磊都不会忘记,翟晓鸣筹建“两诉中心”的点点滴滴。
    “2020年国庆8天假期,翟姐只休息了一天。”陆磊说,10月4日早上八点,他发现中心大门开着,怀疑昨晚忘了锁门,走进一看,翟晓鸣正在里面调整花盆位置。
    “中心环境好,群众心情就会舒畅。”翟晓鸣边说边挪:“我昨天走时感觉位置有点偏,要让百姓感受人性化服务,还是现在放的位置比较妥。”
    在同事心中,自己的翟副局长似乎从未离开。
    采访中,记者打开“两诉中心”微信群时发现,同事们至今仍保留着翟晓鸣的留言:“各位小伙伴们,都学习投运方案,下次碰到就驾轻就熟。”
    “她对工作的态度,对群众的感情,已融入骨髓。”点开翟晓鸣与同事的微信对话框,记者看到,最后一条留言竟是:“不要来看我!不要影响工作!”
    “两诉中心”平地起,于无声处忆斯人。
    数据显示,仅三个月,“两诉中心”已受理诉前调解案件933件、结案289件、立案2503件。前来参观学习的达17批次。

让法治走进群众心里

    “朗朗乾坤哎,法如天!公正公平有法依……”
    2020年10月15日,胡埭镇人民公园广场人头攒动,“美好生活 法典相伴”——滨湖区《民法典》宣传进园区精彩上演。
    一曲法治吴歌《劳动法是保护神》,赢得村民叫好不断。

 
翟晓鸣向滨湖区蠡园中学赠送“宪法晨读”活动书籍

    尽管“两诉中心”建设已到关键,但连日奔波的翟晓鸣还是赶来。
    “法治吴歌已成为胡埭法治宣传的名片。”翟晓鸣说,等忙完这阵,筹划法治吴歌节,不用高大上,邻里乡亲都来参加。把法律知识用吴歌唱出来,群众听得懂、记得住。
    事实上,紧扣太湖地域特征,挖掘吴地传统资源,筹划以生态环境等为主题的法治文化创作,翟晓鸣下足了功夫。
    活动期间,法治宣传大篷车开到哪里,哪里就座无虚席。
    村民老章的儿媳妇李云(化名)与丈夫不和,来到法律咨询服务台。
    “当时,现场咨询的人多,我们忙不过来,翟局主动接待了李云。”滨湖区司法局办公室主任王晴清晰记得。
    翟晓鸣搬了把椅子,让她坐下,向她解释《民法典》有关“离婚冷静期”的情形和适用条件。最终,李云一脸轻松,道谢离开。

 
翟晓鸣参加宪法晨读启动仪式

    锡山无言,太湖呜咽。她把有限的生命全都倾注为民的事业,留给亲人和同事痛惜的泪水。
    翟晓鸣分管普法后,田间地头、寻常阡陌,总能看到她忙碌的身影。
    “她搞法治宣传,定位准确,思路清晰。”吴锡夏介绍,为让民法典走进群众心里,2020年9月22日至28日,翟晓鸣牵头组织29个职能部门,开展“民法典宣传进万家”系列活动,组织法律专题讲座38场,场场爆满。
    2018年5月,在“普法进校园”活动中,翟晓鸣发现蠡园中学校图书馆法治教育读本少,她主动联系新华书店,购置价值1万余元的法治教育书籍,赠送给学校。
    2019年1月,翟晓鸣在全区发起青少年宪法晨读活动,并组织拍摄未成年人法治微视频《法润童心 宪法就在身边》,视频聚焦以案释法,让孩子们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法治教育。
    在她的努力下,滨湖区捧回全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奖牌。荣誉的背后,是翟晓鸣和同事们辛勤努力的心血和付出。

群众的分量永远最重

    “没有翟局长,我的工伤认定就会泡汤。这么好的人怎么说走就走呢?”在滨湖打工的陈华,回想翟晓鸣提供法律援助的事,不禁潸然泪下。
    2018年12月12日晚,陈华在工作时不慎摔伤,花去近15万元的医疗费用,多次向单位提出索赔均遭到拒绝。
    陈华伤残无法打工,妻子失明,全家每月仅靠低保生活,无奈之下,他决定寻求法律帮助。
    责任上肩,维权为民。翟晓鸣弄清原由,为陈华指派律师办理此案,并参加庭审旁听。
    最终,陈华凭着劳动关系裁决书,成功申请工伤认定。
    在翟晓鸣心中,群众的分量永远最重!
    “法律援助是惠民工程,更是保障社会公平正义的良心工程。”翟晓鸣常说,有公正的法治环境,百姓才有获得感和幸福感。
    从“两诉中心”出来,步行穿过一个红绿灯路口,并不起眼的“贝娜造型”理发店映入眼帘。
    “翟姐生前常来我店,她说离单位近,方便剪完回去加班。”理发师黄敏喃喃自语,泪水涟涟。
    在黄敏印象中,翟晓鸣习惯只剪短发,脚步飞快。忙碌,是她常年生活的节奏。
    黄敏回忆:那是2020年10月20日晚上9点,店快打烊。
    “刚从办公室出来,看你店里灯还亮着,赶紧来,再不理发眼睛都遮住了。”翟晓鸣边说边推开门。
    “年前我一定来烫个头,漂漂亮亮过新年。”这是那晚翟晓鸣给黄敏许下的承诺。
    没想到,这一切,却已无法兑现。
    “翟姐,你是答应我的呀,不管多忙,你都来理发!”寒风中,得知翟晓鸣离世的噩耗,黄敏忍不住失声痛哭。
    翟晓鸣爱打扮,只是没时间打扮,但对“两诉中心”的“打扮”,她时刻放在心上。
    一个红色针线盒、一卷白棉线,放在商事调解室并不起眼的茶几下。
    如果不是负责中心日常工作的干部吕中良提起,恐怕无人知晓。
    “收起来,以后用得着!”在中心即将启用前,翟晓鸣轻声嘱咐。
    原来,调解室沙发摆好后,翟晓鸣发现,百姓坐上去稍不注意,沙发垫就滑落在地。
    “缝好了,就不会乱窜!”细心的翟晓鸣特地上街购买了针线包。
    此情此景,在“两诉中心”工作人员夏连锋的脑海无法抹去。
    那天,翟晓鸣半跪着,用手抹平垫片,将6个沙发、18个沙发帘一一缝上。
    方正的单人沙发相对排列,墙上“和气生财”四个大字,滚动播放的立木取信、一诺千金等成语故事,营造出商事调解的氛围。
    一墙之隔的婚姻家事调解室,正对大门“家和万事兴”的雕刻画绕墙而立,屏幕滚动播放六尺巷、破镜重圆的故事,与和谐相处的卡通画相得益彰。
    “两诉中心不同主题设置不同布局,预约座位、咨询、查询、无线网络覆盖等各类贴心服务,智能化、便捷化的每个细节,翟局深思熟虑,从不马虎。”言毕,夏连锋泣不成声。
    生死两隔,不忍看那心形花圈,不忍看见那熟悉的照片,任凭泪水打湿衣襟。
    “我不相信!我们的缘分竟这么短暂!”遗体告别仪式那天,翟晓鸣的丈夫王夜明把头埋入双手,控制不住感情的潮涌。
    夜空静谧,他每晚凝视翟晓鸣的照片,觉得爱妻仿佛还在为民的路上,止不住绵绵思念又塞满心头。
    是的,晓鸣并未走远!滨湖区“两诉中心”高悬的司法行政徽章作证!
    “牢记初心使命,坚守人民立场,时刻把为民的责任扛肩上,依法保障人民权益永不忘……”
    长歌当哭,满船哀唱。这首由群众自编传唱的“法治吴歌”,在水乡吴地上空回响,这恰是滨湖百姓对翟晓鸣45岁的生命礼赞,也是对她以生命践行为民誓言的最大认可和深切缅怀!(张全连)

    【人物档案】 翟晓鸣,女,原任无锡市滨湖区司法局副局长,分管人民调解、法治宣传、律师管理、法律援助等工作。先后获江苏省优秀督查员、无锡市优秀公务员等荣誉。在她努力下,滨湖区司法局先后被评为江苏省“七五”普法中期先进集体、“法润江苏”系列专项行动先进集体。她参与筹建的滨湖区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被评为第六批省级法治文化建设示范点。2020年11月14日,翟晓鸣在工作岗位上积劳成疾,不幸殉职,享年45岁。
    编辑:高熠 高鹏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正确对待普通党员身份 以生命践行为民誓言——追记无锡市… 拆除人体“炸弹” !马鞍山市首例… 大战大考中的“江苏之治” 伯 乐 “五 忌” 重庆市政协委员胡开强:建设上合组… 《光辉历程》百米书画长卷创作研讨… 烟台天泰书院发布“2020年中国家庭…
推荐文章
推销更细致、备货更充足、购买更方… 工信部将推出12项举措 解决老年人… 春节假期 网联平台处理跨机构网络… 杨洁篪将访问卡塔尔、乌干达、赞比… 输送技术 扶持产业 培育人才 数字化改造传统产业 效益好不好 经党中央、中央军委批准 新修订的… 支持举措密集而至 制造业数字化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