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6月04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今年全国粮食产量预计达6.7亿吨
发布时间:2020-06-04 09:0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本报北京6月3日电 (记者蒋建科)中国农业科学院和国际食物政策研究所(IFPRI)今天在京联合发布的《中国农业产业发展报告2020》和《2020全球粮食政策报告》显示,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预计达到6.7亿吨,能够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提供有力支撑。

  报告显示,在新冠肺炎疫情给国民经济造成冲击的特殊时期,农业—食物系统受到的影响较小,农业—食物系统的“战略后院”“压舱石”和“蓄水池”作用更加凸显。报告运用2017年149个部门的中国社会核算矩阵乘数分析法,从产业链视角全面模拟评估疫情对农业及其相关产业和农民收入的潜在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疫情对国民经济的冲击显著,带来国际出口市场不确定性风险,而农业—食物系统受国际市场影响较小,出口占总产出的比重和进口占总需求的比重均小于5%,且容纳了近1/3的劳动力,即使出口贸易不能完全恢复,就业也基本接近正常。作为基础产业,农业具有显著的产出乘数效应,农业增加值每增加1个单位,国内生产总值将增加3.4个单位。夯实农业发展基础,加快补齐农业短板,支持农业—食物系统中小企业,尤其是餐饮和住宿等受冲击较大的行业的创新发展,将有利于促进宏观经济增长和拉动就业,增加农民和农民工收入。

  报告还显示,2020年,非洲猪瘟疫情对生猪养殖业的影响将逐步趋弱,正常情况下,预计生猪产能到2020年底可基本恢复至常年水平的80%以上,2022年基本恢复到2017年正常水平。建议坚持“两疫(新冠肺炎疫情和非洲猪瘟疫情)”防控和生猪稳产保供两手抓,加强技术指导提高能繁母猪繁殖效率,加快生猪产能恢复进程。

  报告显示,草地贪夜蛾可能使2020年中国玉米产业面临减产风险。预计全国玉米产量损失小于2.5%。草地贪夜蛾导致的玉米供需缺口将通过释放库存、玉米进口以及替代品进口等多种途径进行弥补。建议建立和完善草地贪夜蛾防控工作机制,将危害损失降到最低。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今年全国粮食产量预计达6.7亿吨 国务院扶贫办通知要求—— 防止松… 文化和旅游部:有序恢复社会艺术水… 教育部公布普通高中课程方案 劳动… 国家发展改革委:加快推进县城城镇… 韩正听取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 李克强对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 抓稳新机遇 汇聚新动能——我国经…
推荐文章
商务部:前4月非金融类对外直投235… 长期定存变形 中小银行揽储打擦边… 聚焦“六稳”“六保” 专项债连迎… 发改委明确县城城镇化补短板强弱项… 5月新房供应阶段回调 成交热情不减 新基建和新兴产业项目全速推进 市… 中债登托管量超2.1万亿 境外机构持… 国资委:央企对困难服务业小微和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