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法治湘乡建设走出新境界 新举措解决管理新问题
发布时间:2016-01-19 21:50 | 来源:红网


(司法人员在农贸集镇向群众讲解法律常识。)

 

  红网湘潭站6月15日讯(湘潭日报记者 陈钢 通讯员 沈晶)“六五”普法5年来,法治湘乡建设始终以政府“法治服务”为主导先行先试,先后探索出干部学法、行业矛盾化解、民意直通、“136”便民服务、“法治特派员”、法治媒体等新举措,解决社会管理新问题,应对民生发展新常态,增强社会公众对政府服务的认同,逐步实现法治惠民的远景目标。2014年,湘乡获评全国法治县(市)区创建活动先进单位。
  
  会前“10分钟学法”
  
  2011年,湘乡市建立了市政府常务会议会前学法制度,也称“10分钟学法”。该市在每次召开市政府常务会议之前,花10分钟左右的时间集中学法,邀请法律顾问团专家授课。同时建立健全了“决策先学法、行政必依法、年终必述法、提拔必考法”的领导干部学法用法机制。每年公务员学法40个学时以上,每年2万多名国家工作人员参加年度学法用法考试。对拟提拔任用的领导干部和科级后备干部进行法律知识任职资格考试,不及格的,暂缓提拔任用。这一系列举措抓实了干部带头学法守法用法制度,提高了领导干部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
  
  行业性调解组织定纷止争
  
  2012年6月,湘乡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成立,建立湘乡市医疗纠纷处置救助基金,每年筹措90万元专项经费用于应急救助。医调中心的建立,第一时间将纠纷现场从医院转移至调解场所,当事人可以自主指定调解员和专家调解,调解现场全程电子监控,调解公信度和成功率高。这纠正了以前社会上对少数医院“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再赔”和病人及其家属“大闹多赔、小闹少赔、不闹不赔”的错误认识,营造了依法、理性、平和解决医患纠纷的氛围。
  
  同年,湘乡市医患纠纷人民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迄今为止,医调中心共调处成功医患纠纷179件,无因医患纠纷引发刑事治安案件、非正常上访和群体性事件。道路交通事故调解中心也相继建立,狠刹了“医闹”、“路闹”等歪风。今年新组建成立行业社会矛盾纠纷调处工作领导小组和包括征地拆迁、环境污染、物业管理、劳动保障、婚姻家庭在内的5个行业人民调解委员会。
  
  “民意直通车”:关注民生大计
  
  一场以“访民情、汇民智、释民惑、解民忧、惠民生”为主题的“民意直通车”活动在2013年的干旱时节顺势而动。政府开通网上“民情在线”平台和民情热线,设置群众信箱,党员干部当好民情信息员,记好民情日记,发放群众工作“一卡通”,及时梳理汇总民情信息。此举进一步畅通了群众诉求表达渠道,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深化了群众工作。
  
  湘乡市还设定每月18、19、20日为市直单位“群众工作日”,每季度开展一项群众工作主题活动。编印了2万本《湘乡市服务群众实用手册》,湘乡市市直机关、乡镇办、村(社区)干部人手一册。
  
  从“民意直通车”活动总结提炼而出的以群众工作为统揽,推行收集、办理、反馈、督导、研判的“民意直通五步工作法”,作为经验蓝本指导全市群众工作开展。截至今年6月,全市党员干部共走访群众近20万户,慰问困难群众5991户。共受理群众意见、建议和诉求5829件,办结5362件。在继续开展“双百双送”、“三官一律”进村(社区)活动基础上,今年,湘乡还在全市干部党员中推行“进村住户·谈心共促”活动,要求乡镇干部利用住宿夜晚或集中走访,开展“乡村夜话”、“民情恳谈会”等活动,健全和落实驻村联户、志愿服务、结对帮扶等制度。
  
  “136”便民服务工程:实现法治惠民
  

  湘乡市便民服务到村部“136”工程,作为湘潭市“法治服务”的又一惠民新举,从2014年12月在全市四个示范乡镇试点以来,目前,全市48个便民服务示范点均已建成并规范使用,基本实现了把政府服务窗口前移,农事办理不出村的目标。这一以群众需求为导向的便民工程,即将在全市范围内全面铺开。
  
  (“136”工程:“1”是一个目标,实现农事办理不出村,解决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3”是三级网络,市里建立政务服务中心,乡镇建立便民服务站,村建立便民服务点。“6”是六项服务:党员服务、生产服务、文体服务、卫生服务、法律服务、政务服务。)
  
  “法治特派员”:推进新常态下的法律服务
  
  2015年,市委市政府按照“法治特派员”的选聘计划,开创性地从全市司法干部、执业律师中,选拔出5名具有丰富法治实践经验的同志,以“法治特派员”的身份,深入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企业开展法治工作指导和服务工作。
  
  特派员根据派驻单位特点制定工作方案,例如在乡镇开展法治宣传,组建农村“法律明白人”队伍;给机关事业单位开设法治讲座;为企业审查合同协议、提出法律意见等。
  
  同时市委市政府还出台了《“法治特派员”管理考评细则》,确定了法治特派员的工作职责和主要任务,并在管理考核、纪律要求、待遇保障、组织保障方面进行了明确规定。激励特派员主动作为,真正担当起派驻单位法治决策咨询和工作指导的重任。
  
  创新媒介传播形式,继开设普法电视专栏《法治视点》之后,2015年再开设《法治在线》普法电台专栏,开设《12348,我要找司法》、《以案说法》、《法治时评》三个版块,采取一周三档节目的高效联播方式,紧扣法治动态,传递最新最快的法律信息,推出法治热点人物,讲述先进事迹,展现法治湘乡工作成果。同时,邀请法律专家作客直播节目,在线上与听众互动,引导群众平时学法、遇事想法、解事用法,从而达到普法的实效。借助全市“村村通广播”的平台优势,宣传法治动态、开通法治热线,搭建群众与普法电台的互动平台。
  
  调解功臣
  
  记者 陈钢
  
  他是2014年度全省最具影响力法治人物候选人——湘乡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副主任李冬强,一名从事了矛盾纠纷化解14年的基层人民调解员。14年来,他共成功调处矛盾纠纷1121件,提供法律援助223起,上法制课162场次,解答法律咨询4000多人次,先后获得了“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员”、“湖南省十佳人民调解员”等称号,被省人民政府记一等功一次,所在的市医患纠纷调解中心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每每谈及荣誉,李冬强总是很谦虚。唯有转到他的调解故事,他随口而出,滔滔不绝,言谈中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
  
  2012年,棋梓镇万氏后裔组织岳阳、娄底等地100多名万姓家族联名状告棋梓镇政府,要求赔偿万氏宗祠在土改时被无偿拆除的损失1.2亿元。面对错综复杂的历史遗留问题,时任该镇司法所长的李冬强接过了这烫手山芋。在此后的4个多月时间里,他多次往返湘乡、湘潭、邵阳等地的房产、档案等部门了解万家祠堂的权属变迁,千辛万苦找到了6位当年土改时担任第一届区委班子的老领导熟悉情况,了解到祠堂是土改时由湘乡农民协会归公后交给棋梓区公所作为办公使用。根据《中共中央关于寺庙房产处理的意见》:“私人所立之寺庙祠堂在进行土改时之农村中者,由农民协会决定处理”,胸有成竹的李冬强在约见万姓家族代表时宣读了答复意见,他掷地有声,有理有据。万姓族人当场表态息访罢诉,最终,一个纠结了半世纪的历史悬案得以圆满调处。
  
  倾听跌宕起伏的调处历程中,他很少讲述艰辛,我们却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一种在大是大非面前的坚持;在他“法为上,调为先”的工作原则背后,更多的是一种担当,一股正能量的感召。
  
  2014年6月,湘乡市某公司因高息借贷发生债务危机,被迫停产,引发欠薪民工群体上访。作为调处一线的主力,在此后召开的协调会上,李冬强毅然提出不能仅仅停留在督促企业清偿民工工资了事,而是要协助企业进行整顿,全力帮助企业化解危机,帮助企业起死回生的关键性建议。这个提议,使调解僵局显现生机。面对以性命相威胁的前企业负责人,李冬强没有畏惧,依法据理、不厌其烦地进行开导。面对外债高筑、管理混乱、周边矛盾、讨薪维权等内忧外患状况的夹击,李冬强没有退缩,主动作为、果断应对,一一破解棘手难题。最终让前企业负责人与外地投资人消除了芥蒂,经过85个日夜的不懈努力,欠付的民工工资全额支付到位。不久,公司重新点火投产。这系列问题的成功处置经验被湘潭市委、市政府推介到全市,供各县(市)区、园区学习借鉴。

责任编辑:admin
最新文章
劳斯莱斯被当街截停 司机遭3名男子… 我国执法部门破获一起危害国家安全… 女子拥有三个"身份" 吹是"中央… “中国法制视点网”被关闭 北仑区司法局四措并举狠抓“新北仑… 利用高人气QQ卖苹果手机、Q币进行… 寓教于乐增强群众法治观念 政府工作报告若干法治视点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