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从中国国家航天局获悉,2月11日20时,玉兔二号巡视器再次进入月夜休眠模式,落月后在月面累计行驶共计约120米。嫦娥四号着陆器于同日19时完成月夜设置,进入休眠。 第二月昼期间,嫦娥四号着陆器和玉兔二号巡视器工作稳定,能量平衡...
今年春运从1月21日开始至3月1日结束,全国旅客发送量将达29.9亿人次,道路客流量占比达82.3%。让返乡之路成为一条温暖回家路,少不了科技助力。高德地图和交管部门合作的交警+科技的智慧诱导,就让数亿人切实感受到了智能科技带来的福利...
观展者在2018世界VR产业大会产品和应用展上使用VR设备了解航空航天知识。 新华社记者 彭昭之摄 全球虚拟现实产业正从起步培育期向快速发展期迈进,我国面临同步参与国际技术产业创新的难得机遇。随着关键技术进一步成熟和5G技术的推广,...
记者从中科院获悉,美国科学促进会31日宣布,将2018年度克利夫兰奖(Newcomb Cleveland Prize)授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教授潘建伟领衔的墨子号量子科学实验卫星科研团队,以表彰他们通过实现千公里级星地双向量子纠缠分发推动大尺度量子通...
据美国每日科学网站近日报道,有史以来第一次,美国科学家研制出的一套新系统,借助语音合成器和人工智能,通过监控某人的大脑活动,将其想法直接转化成了可理解、可识别的语音。研究人员称,最新研究为那些言语能力有限或无法说话的人重...
日前,中科院党组发布《贯彻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强科研诚信建设的若干意见的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办法》),就构建责任体系、强化流程管理、教育先行、严肃查处科研不端行为等作出具体安排。 中科院党组强调,科研诚信是科技创新的基石。...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党组成员、副总经理杨保华29日在京透露,长征五号遥三火箭计划在2019年7月中下旬完成复飞,遥四火箭将于年底发射嫦娥五号。 记者从航天科技集团当日举行的发布会上获悉,继2018年成功书写37次宇航发射纪录后,该集团将继...
伴随着物联网技术的兴起,5G、区块链、人工智能这三大引领未来的信息技术,将对当今世界产生深远影响。日前,在2019中国物联网安全高峰论坛上,中国科学院院士王小云说。 但业界专家认为,在人们享受新技术带来的智能和便利的同时,安全...
作为我国科技创新基地和原始创新的策源地,国家重点实验室正加速布局。《经济参考报》记者从知情人士处获悉,为加强对国家战略和安全需求的能力支撑,我国将继续加快推进国家重点实验室建设,打造航母级科技创新平台。此外,将加大省部共...
科技日报成都1月24日电(陶玉祥记者盛利)四川省科技创新工作会议24日在成都召开。今年四川科技工作将围绕着力构建区域创新体系、突破关键核心技术、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培育创新创业主体、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强化创新开放合作、聚集高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