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洪兴
督察不是今天来明天走的“一阵风”。环境治理既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遏止“你来我停,你走我产”的猫鼠游戏,又要把功夫用在平日里,科学、有序地采取治理措施。
未来几天,京津冀及周边地区将再次遭遇重霾天气。跨入新年的北方地区,正在经历“过山车式呼吸”,健康忧虑和环保焦虑同时涌上心头。为了推进雾霾治理,环保部近日派出13个督察组,分赴晋冀鲁豫四省开展交叉督察,核查应急减排措施的落实情况。
京津冀及周边地区的大气污染成因复杂,而非法排放、超标排放又加重了污染,长效解决不可能一蹴而就。如果说打赢大气治理的持久战需要时间,那么遏制污染排放离不开看得见的行动。从这个意义上讲,环境治理尤其是环保督察既要有“不破楼兰终不还”的决心,又需要落地有声的执法力度。
应该说,环保督察的成效有目共睹。但也有些地方心存侥幸、应付督查。去年,中央环保督察组巡视江西九江,彭泽矶山工业园仅仅停工停产一个晚上,原来浓重的烟雾、难闻的气味便在督察期间不知所踪,而等督察组走后又继续是隆隆机器声、滚滚烟尘气。“你来我停,你走我产”的猫鼠游戏让“督察蓝”昙花一现。
事实上,“应对督查,各耍花招”不限于一地一例。有的地方频出怪招,为了抑制浮尘,用水泥灌浇树根;有的专门“照顾”空气质量监测点的周边,频繁洒水喷雾、禁止货车通行,甚至堵塞空气自动监测采样口;还有的工作搞“一刀切”,发红头文件强制关停市区和县城的大多数中小餐馆,貌似态度“坚决”,却是脱离实际的应付式做法。倘若这些地方把对付环保督察的“聪明才智”用在污染治理上,把“督察组来了蓝天现”的小目标落实到行动中,就不会这般绞尽脑汁了。鉴于此,中央环保督察全覆盖、稳步推进省以下环保机构监测监察执法垂直管理制度、全面收回1436个国控环境空气质量监测城市站监测事权,是对症下药的重要改革步伐。
督察不是今天来明天走的“一阵风”。环境治理从来不是靠突击蛮干,只有科学、有序地采取治理措施,才能以较小的社会代价换来较大的公共收益。既要把好钢用在刀刃上,又要把功夫用在平日里;既要用好卫星遥感、网格地图等监测创新手段有的放矢,又要发挥大数据预警和信息公开来引导预期。当然,不能蛮干不意味着不干或假干,一些地方表面“重污染警报”,实际却“应急不响应”。不管是“先说为敬”还是“表演过关”,都与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相隔甚远,要靠扎扎实实的督察行动认真纠偏。
环保督察不只是为了“揭短”,也是在创造新的社会治理起点;不只是下沉一级“督实干”,也是经济社会体制的“再理顺”。空气、土地、阳光和水是属于每个人最公平的生命资源。发展为了什么,治理为了什么?不让答案悬在半空就该用制度和行动去赢得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