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两次被评为全国公安机关执法示范单位,连续7年被评为全省执法质量考评优秀单位。
湖北省十堰市公安局近年来构建起覆盖执法全过程的执法监督体系,有效提升了队伍执法素质,着力营造公平、公正、高效、温情的执法环境,以良好的执法公信力赢得群众满意。
强化法治思维
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
2018年,十堰市公安局两名拟提拔干部因未通过法律知识考试被推迟或取消提拔资格。这是十堰公安通过抓“关键少数”,强化法治思维,树立导向,打造高素质执法队伍的一个缩影。
十堰市公安局坚持干部先学,要求领导干部每天做20道法律知识题进行学法练习,干部任前一律通过法律知识考试,局领导轮流出庭应诉,通过一系列举措,倒逼公安机关领导干部知法、用法、守法。
2017年、2018年,十堰市公安局连续两年在湖北省公安机关领导干部抽考比赛中夺得市级执法勤务机构优秀人数第一。
在十堰市副市长、公安局局长陈诚看来,执法是公安机关生命线,全面提升队伍法治素养必须绵绵用力、久久为功,让法治思维根植于心、融入血液。
为形成全警“普学、普训、普考”浓厚氛围,十堰市公安局在全市推广开展网上学法、夜校普法、模拟法庭、模拟警情等活动,并利用自主研发的网上法律知识学习和考试系统检验学习成果。
为解决基层民警工作繁忙、工训矛盾突出问题,十堰市公安局创新实施网上学法考试积分制度,要求每名民警年度积分不少于2000分。
目前,十堰市3400多名民警,98%以上通过基本级及以上执法资格考试,79名民警通过高级执法资格考试,39名民警通过国家司法考试,通过率位居湖北公安机关前列。
强化过程管控
构建强有力执法监督
在十堰市公安局张湾分局涉案财物保管中心,涉案财物分门别类放置在盒、箱、柜、纸袋、冰箱、冷柜等各式器皿和容器中,扫描仪对着每件物品上贴着的条形码一扫,涉案财物的来源、进出记录等信息就明确无误地显示在电脑屏幕上。
“人、案、物、场、证”等执法关键要素管控,既是执法的重点,也是难点。十堰市12个区县公安机关高标准推进案管中心、涉案财物管理中心和办案中心等“三区四中心”建设,配备专人规范管理,使执法全流程可溯、全要素监管。
为全面规范执法行为,十堰市公安局紧盯重点警种、重点执法问题、重点执法环节,就110接处警、行政审批服务、涉案财物、行政处罚裁量及案件办理等重点工作,出台工作细则和指导意见40多件。
“系列制度和规范既为执法行为设置了标线,更为执法工作划定了不可逾越的红线。”十堰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支队长鲍隆林说。
在十堰丹江口市公安局三官殿派出所,被传唤的嫌疑人进入办案区开始就被戴上一个智能手环,自此从随身物品拍照入柜、电子数据自动采集、尿检结果入卷到讯问起止时间等所有流程都记入办案系统。民警在任何环节违规,都将被记入个人执法档案,并影响下一个执法环节顺利进行。
科技为执法监督注入了新活力。今年,十堰市公安局、城区分局两级公安机关执法办案区、涉案财物管理区、案管中心、执法音视频自动处理系统、网上学法系统和执法监督系统“六位一体”执法监督管理平台将全面启用,执法监督体系将更加严密。
为避免执法监督制度“空对空”,十堰市公安局还实行“日清、周结、月查、季考”执法考评制度,将考评贯穿于日常执法过程中,对出现执法过错的单位,严格倒查责任。
升级执法方式
实现全过程群众满意
“你好,我们正在进行酒驾查处,请你配合!”
标准的敬礼、规范的语言成为十堰城区交警查处酒驾的标配。
一个标准的敬礼、一句规范的话语,细节变化折射的是十堰市公安局执法理念的深刻变化。
“我们持续优化执法方式,目的是让群众在每件事项的处理、每起案件的办理中都感受到公平正义。”鲍隆林说。
近年来,十堰市公安局持续推行违停3分钟语音劝离系统、出入境及户籍窗口“定式服务”、车管VTM自助处理系统等便民利民服务措施,及时回应群众关切;推行“三问一说”式执法,要求执法行为不仅要达到程序合法的基本要求,还要让执法对象心悦诚服,把“释法说理”贯穿执法活动全过程,既要罚得准,也要说得服,让行为人知道“错在哪儿、为什么错、该怎么做”。
目前,“教育为主、处罚为辅”和“宽严相济”的执法理念成为十堰市公安机关普遍共识。
为扩大“三问一说“工作成果,做到既定得准、罚得对,又讲得透、说得服,切实让执法对象知错认理、服法服气,十堰市公安机关推行“向您报告,倾听您的意见”“开门评警”系列普法释法活动。
今年以来,十堰市公安局先后举办“警营开放日”“向您报告”等警民互动活动70多场次,向社会公众展示执法成效,增进公众理解、认可和支持。
“在新征程上,十堰市公安局将始终牢记人民公安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切实把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的要求落实到每项执法活动中,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提升人民群众满意度。”陈诚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