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8年01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2016政法干警考试申论热点:旅游扶贫困境
发布时间:2016-08-25 15:36 | 来源:中公教育


   【热点背景】

  十八届五中全会刚闭幕不久,扶贫工作是“十三五”重要讨论议题之一,如何扶贫,如何共同致富,是我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工作,而“旅游扶贫”对于我国扶贫攻坚、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具有积极意义。赤溪被称为“中国扶贫第一村”,曾是特困村的赤溪近年来随着特色旅游业的发展带动,村容村貌日新月异,老百姓钱袋子越来越鼓,不少在外务工的村民纷纷回乡就业创业。2014年,赤溪村共接待游客14万人次,旅游收入280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674元。在我国现有的1300余个5A和4A级旅游风景名胜区中,60%以上分布在中西部地区,70%以上的景区周边集中分布着大量的贫困村。也有许多贫困地区,正在借助旅游获得发展。近5年来,国家旅游发展基金补助贫困地区项目资金已达11.5亿元。国家旅游局和各省旅游局都对各自的定点扶贫点开展了深入对口帮扶工作,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发展旅游脱贫的人口已达到800多万。

  【中公点评】

  目前我国旅游扶贫取得了不小的成果,效果也非常喜人,但我们也必须看到,目前的发展中也面临多重掣肘因素。

  第一,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大,发展旅游成本高。贫困人口大多集中在偏远山区,地势崎岖,可进入性相对较差;同时,由于山区的基础建设成本较高,区域内部铁路公路密度低,等级不高,路况较差,满足现代旅游舒适、安全的要求需要较高的成本投入。

  第二,旅游产品同质化、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严重。一些地方旅游产品的开发还主要停留在传统旅游产品的设计与组合上,旅游新产品的开发明显不足,特别是对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挖掘不够,缺少高品位、大规模、有鲜明特色的综合性旅游产品。由于对资源特色与开发方向把握不够,一些地方出现了较严重的旅游产品同质化和区域旅游产业同构化现象,突出地表现为各地的旅游产品多以观光型为主,乡村旅游缺乏特色。

  第三,旅游扶贫“各自为政”缺乏系统规划,部分地区未能真正“惠民”。目前,多地的旅游扶贫项目呈现出“散点化”的发展态势,虽然不少贫困村都有一套自己的发展思路,但缺乏整体规划。如果各村之间能够形成“错位发展”的整体布局,就能逐步做强区域旅游。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培训机构预付费模式背后维权困局调… 重庆"专升本"考试出现作弊?官方:… 调查:黄金上涨动能强劲 多数受访… 进口食品乱象调查:"李鬼"干扰大… 一位山东老人跨越时空的调查(众生… 共享办公来了(走转改·一线调查) A股担保圈调查:担保过高藏暗雷 10… 两起校园贷巨额诈骗案调查:涉案学…
推荐文章
全国人大常委会举行第一百零九次委… 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二次会… 最高检对张文中案顾雏军案同步审查… 公安部:严肃追责赌博幕后保护伞 打… 最高检已纠正7件涉产权刑事申诉、… 公安部党委召开2017年度民主生活会… 最高检:谨防假冒检察机关实施电信… 曹建明: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宪法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