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公安报记者 王自然 通讯员 蒋 波
近年来,四川省成都市禁毒工作面临着巨大压力和严峻挑战。成都市公安局将萎缩毒品消费市场作为遏制毒品犯罪的重要举措,创新完善病残吸毒人员收戒和社区康复工作机制。两年来,全市涉毒重点区域侵财类犯罪警情降幅超20%。同时,成都市在毒品、毒品半成品、制毒原料的储存和销毁工作中,创立无害化处理机制,不仅为禁毒部门减轻了储运负担、释放了警力,还大大降低了对环境的影响。
病残吸毒人员收戒纳入法制轨道,解决基层执法难题
长期以来,病残吸毒人员收戒不仅是派出所的难题,对吸毒人员的家庭也是沉重的负担。受制于成都市看守所医疗条件限制和涉毒特殊群体收戒的特殊性,部分患有严重传染疾病的涉毒群体无法收戒留滞社会,引发一系列治安、刑事案件,基层执法困难,群众反映强烈。
2014年9月,成都市禁毒办、市公安局、四川省戒毒管理局及相关职能部门召开工作协调会,制定了《关于特殊吸毒人员强制隔离戒毒送戒工作暂行办法》,明确四川省戒毒管理局负责场地、管理、培训和医疗保障,市综治办落实政策和经费协调,市禁毒办负责规范公安部门送戒程序、核转收戒经费,市财政局给予经费保障并跟踪经费管理使用情况。很快,四川省司法行政戒毒场所达到收治病残吸毒人员的条件。
成都将加强吸毒人员排查管控、萎缩毒品消费市场作为遏制制毒犯罪的重要举措,发布了《群众举报毒品违法犯罪奖励办法》,将最高奖励金额上升至50万元。2015年以来,全市共根据群众举报线索破获毒品刑事案件366起,抓获犯罪嫌疑人408名。2014年9月至今,成都市送戒病残吸毒人员1300余名,实现了查获的病残吸毒人员全部强制戒毒,极大降低了吸毒人员造成的社会治安隐患。2016年,全市公安与司法部门联合收治患艾滋病、肺结核等严重疾病的吸毒人员1400余名。
公安、司法携手解决特殊吸毒人员收治的创新工作取得了巨大社会效益。不少戒毒人员家属看到戒治效果后,主动要求将亲人送到强制隔离戒毒所。
设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让吸毒人员回归社会
管控只是手段,救治才是目的。成都将吸毒人员解除强制戒毒后的社区康复工作作为重中之重,出台《关于完善强制隔离戒毒与社区康复无缝衔接机制》,重点明确了司法行政强制隔离场所、公安禁毒部门、公安派出所在出所衔接上的职能、到位时间、衔接手续移交等,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
2017年初,成都市委、市政府颁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禁毒工作的实施意见》,细化了吸毒人员戒治挽救工作,明确登记在册吸毒人员70人以上的乡镇(街道)必须建设社区康复工作站,70人以下的联合周边乡镇(街道)建立中心站。每个站至少调剂1名专职工作人员,按照不低于1:20的原则公开招聘禁毒社工。登记在册吸毒人员在1000人以上的区(县)市必须建立或指定一家戒毒医疗门诊。
截至目前,全市已设立社区戒毒社区康复工作站289个,聘用禁毒专管员1499名,社区戒毒工作全面铺开,社区戒毒执行率达到81%。成都市温江区黄大姐保洁公司、简阳市“绿色家园”工程等吸毒人员就业安置模式,获得国家禁毒委的高度肯定。同时,成都市把禁毒工作纳入市委市政府目标考核体系,对未达标地区严肃追责问责,先后对毒品问题较为突出的区县党委政府主要领导进行约谈,并对19名基层干部进行问责。
重拳出击、综合治理为社会治安形势好转带来积极影响,全市涉毒重点区域侵财类犯罪警情降幅超过15%,最大限度减少了社会危害。目前,成都戒断三年未复吸人员已超过2.8万名。
此外,成都市卫计委进一步扩大药物维持治疗覆盖面,建立维持治疗门诊及延伸点12个,探索建立吸毒人员高效转戒机制,帮助吸毒人员戒除毒瘾、回归社会。成都市民政局出台相关意见,将凡是符合成都市低保边缘条件的涉毒家庭中未成年人纳入低保,避免涉毒家庭中的未成年人重蹈覆辙。
成都市还把毒品预防教育作为禁毒工作的治本之策,深入开展“6·27”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工程。依托“成都市中小学生校园安全教育平台”,组织开发“毒品家族”“认识毒品”等多节网络教育课程。2016年,共有2678所学校开展禁毒课程、5.6万人次教师参与授课、184万人次学生参与学习,吸毒人员增长率特别是青少年吸毒人员增长率降幅接近10%。
实施无害化处理,解决毒品、制毒原料处置难题
“冰毒1.2千克、液体冰毒半成品3千克、麻黄草1吨、涉案车辆1辆及大量制毒工具和原料……”2015年11月,警方在成都温江捣毁的3处制毒窝点内,查获大量毒品成品、半成品和制毒原材料。
因为缺少处理半成品和废液的经验,每次查获的制毒原料和废液,对于基层民警来说,既是战果也是负担。这类有毒、易燃、易爆、易挥发、易腐蚀的危险化学品给临时存放场所周围环境造成一影响。为解决毒品成品、半成品的储存、运输、销毁问题,成都市采取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实现科学存储、无缝对接,并实施无害化处理。
2016年10月建成并运行的成都市涉案财物管理中心,设置了大型物品存放区、贵重物品存放区、毒品存放区、特殊物品存放区、一般物品存放区和涉案车辆存放区。整个中心配置智能化安防系统,所有保管区域设置门禁系统,实现无死角监控,分类、分区、分柜管理,并通过智能仓储管理系统,实现了涉案财物的智能管理、智能申请、智能盘库、智能统计,全面有效保证涉案财物的安全。
在省市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成都市禁毒委牵头,市禁毒办联合公安、检察、环保部门以及有关企业承办的“成都市毒品及易制毒化学品无害化销毁工程”于2015年4月17日正式启动。市、区两级财政列支专项禁毒工作经费,最终确定了零利润的销毁价格。
为规范销毁流程,成都发布了《关于进一步做好易制毒化学品无害化销毁工作的通知》,对销毁范围、内批文书、销毁清单、职责分工、工作流程、工作要求等内容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截至目前,成都共销毁毒品400千克、涉案易制毒化学品和化学废料31.08吨,解决了毒品、易制毒化学品及制毒废料储存难、处置难这一问题。无害化处理不仅解决了临时保管场所硬件设施不足,保管易发生泄漏、被盗等安全风险问题,也解决了临时保管挤占有限正常工作空间、对民警及保管人员身体健康造成危害等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