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吧:法官的思维就是裁判的思维
发布时间:2019-09-06 15:28 | 来源:中国法制与新闻网
文/宿迟
前段时间,志兴跟我说,他正在出一本书,已经和出版社签好合同,就等着内容定稿。我很感兴趣,想提前看看是本什么样的书。今天拿到书稿一看,名字叫做《读懂法官思维:知识产权司法实务与案例解析》,内容是知识产权司法实务方面的文章。志兴爱写东西,在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工作期间当过我的助理,书里面的一些文章我以前也看过。现在志兴把这些文章整理出版,我由衷地为他感到高兴。志兴请我为这本书写篇序,我欣然答应。
法官的本职工作就是裁判,俗称“断案”。那么,法官是怎样裁判的呢?没接触过法院或者法官的人肯定会很好奇,甚至会觉得法官裁判很神秘。按照我国法律的规定,法官裁判要“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这是对的,但说的太抽象,不太容易懂。要我说,法官裁判就是“遵循先例”。法官拿到一个案子之后,首先会在脑海中回忆或者去数据库中检索有没有类似的在先生效裁判,如果有,比照着写个判决就行。这其实就是裁判的思维,也是法官的思维。很简单,没什么可神秘的。当然,法官比照着写判决的时候必须得援引法律,而不能仅仅根据在先案例判案,因为我们毕竟不是判例法国家。
怎样去读懂法官思维?我的观点就是,要去好好研读法官的判决,看看法官是基于什么样的事实和法律、以及通过怎样的论证和说理才得出最终的判决结论。法官的思维就是裁判的思维,读懂法官的思维只有一个途径,就是去读法官的判决,除此之外别无他法。
志兴将这本书命名为《读懂法官思维:知识产权司法实务与案例解析》,我理解也就是要告诉大家怎样去读懂法官的思维方式,让大家都掌握好法官的裁判思维,以便对法官的裁判形成稳定的预期。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分别为“保护力度”“专利权”“商标权”“著作权”和“法庭内外”, 每一篇文章都紧扣知识产权司法实务,说的都是他自己在法院工作多年的观察和认识。我认为,志兴写这么一本书非常合适,因为他在法院工作多年,也爱思考,写出来的东西都是法官的切身体验,有说服力,而且基本上都立足于具体的司法案例展开,很务实,也很实用。
特别难能可贵的是,志兴在本书中不仅仅做具体个案的研读,还对更为基础性的实务问题进行系统性研究。例如,对于知识产权损害赔偿问题,志兴结合我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在北京、上海、广州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决定》、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完善产权保护制度依法保护产权的意见》等大的背景,作出深入思考,撰写出《确定损害赔偿需要处理好的几个关系》《司法定价与市场定价:确定知识产权损害赔偿数额的理念和规则》《加大知识产权保护力度的三点认识》等有深度、有见地的好文章。
这本书还有一个很大的特点是,在具体的知识产权专业领域外,还专设一章对法院实务进行论述,命名为“法庭内外”。这其中包括诉辩意见、庭审活动、裁判文书、管辖权异议,甚至还多处涉及到司法改革的相关话题,非常有吸引力,让人耳目一新。
此外,正如大家读过这本书就会感受到的,本书内容的表述确实是通俗易懂,语言生动诙谐,值得一读再读。
责任编辑:张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