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11月23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冰雪装备 乘势而起(走向冬奥·盘活冰雪经济)(2)
发布时间:2021-11-23 11:2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品牌从有到优——

  今后要加强原创性技术和核心技术,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

  “今年以来,我们陆续接到来自乌克兰、俄罗斯、荷兰、德国等国家的订单。这意味在经历企业转型改革之后,中国冰刀产品时隔10年重新打进海外市场,可以说是一个重要的突破。”齐齐哈尔黑龙国际冰雪装备有限公司总经理鞠培鸿说。

  黑龙冰刀品牌创建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代表了当时中国冰刀鞋设计制造的最高水准,曾出口到欧美20多个国家和地区。进入21世纪,原有产品没有跟上步伐,经营陷入低谷。转机出现在2015年,随着申冬奥成功,黑龙冰刀经过收购重组,迎来了重塑品牌的机会。

  扩大黑龙冰刀的品牌认知度和影响力是鞠培鸿的主要工作。“2015年以来,冰刀鞋年均销售量增长在30%左右,来自国内的需求明显增加,海外市场的销售渠道正在恢复。此外,我们的业务也延伸拓展到室内冰场建造和滑雪板生产等多方面。”鞠培鸿说。目前,黑龙冰刀与国内高校联合开发研制出了新一代的冰刀鞋,“在结构和材料方面我们正在申报知识产权,相信未来更多运动员能穿着中国品牌登上国际大赛。”

  借助冬奥筹办契机,实现冰雪装备器材制造转型升级,将产品做到从有到优,不只是黑龙冰刀一家。近几年国内滑雪场数量激增,与单台平均20万元以上的进口造雪机相比,国产造雪机价格偏低,更易维护,尤其受到小型滑雪场的青睐。如今的国产造雪机在造雪的量和质等方面已有很大提升,未来有望与进口造雪机相媲美。

  今后,我国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还要加强原创性技术和核心技术,不局限于中低端设备的自主研发和模仿,打造具备国际竞争力的企业和品牌。令人欣喜的是,改变正在发生。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公示了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工作组筹建方案,提出:按照冰雪装备分类,打造各分类装备制造的领头羊;引进国外先进的制造技术与国内研发并进,不断提升高端配套零部件自制率;构建冰雪装备行业标准化体系,引领制造企业走上发展的快车道;建成国家级的冰雪装备检验检测中心,服务冰雪装备产业。

  提升从量到质——

  要借力冬奥筹办突破局限,更要瞄准后冬奥时代,寻求持续发展

  中国冰雪运动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带动三亿人参与冰雪运动”向纵深推进,冰雪装备器材产业无疑搭上了这趟快速前行的列车。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国家体育总局等9部门联合印发《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提出“到2022年,冰雪装备器材产业年销售收入超过200亿元,年均增速在20%以上。”

  量的累积是冰雪装备器材产业蓬勃发展的鲜明指标。《中国滑雪产业白皮书(2019年度报告)》显示,国内滑雪场新增国产造雪机数量从2015年的50台,增至2019年的467台,同时逐渐缩减与新增进口造雪机数量的差距,由最初相差600台下降至2019年的215台。在业内人士看来,大众冰雪消费需求不断快速攀升,企业加大投资冰雪设备市场,势必带动冰雪装备器材制造井喷式发展。

  质的提升源于各地陆续出台冰雪扶持政策,产业发展环境不断优化。河北张家口规划建设了高新区冰雪运动装备产业园、宣化冰雪产业园两个规模较大的冰雪装备研发制造集聚区,致力于打造国家冰雪运动装备制造基地,形成集冰雪装备研发、设计、制造、检测、流通、仓储于一体的冰雪装备产业基地。“离雪场近,就是离市场近”,是众多企业选择入驻产业园的重要原因。张家口市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年初,全市累计签约冰雪产业项目81项,落地项目69项,总投资334.34亿元,投产运营项目31项,实现产值24.04亿元。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科技学术盛会助力川渝建设 2021川… 2021重庆英才大会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浙江金华成为全国首个年快递量超百… 覆盖近半数县级节点 江苏已建成37… 2025年重庆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 江苏: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干… 江苏“一企来”热线:政策专员在线… “上海制造”企业卖服务卖出大名堂
推荐文章
科技学术盛会助力川渝建设 2021川… 2021重庆英才大会引进紧缺急需人才… 浙江金华成为全国首个年快递量超百… 覆盖近半数县级节点 江苏已建成37… 2025年重庆市技能人才总量达到500… 江苏:锻造堪当现代化建设重任的干… 江苏“一企来”热线:政策专员在线… “上海制造”企业卖服务卖出大名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