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年轻人为什么爱敦煌?
发布时间:2021-03-08 08:39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3月7日电 题:年轻人为什么爱敦煌?

  新华社记者于文静、王博

  今年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敦煌研究院副院长苏伯民给记者讲了一个让他印象深刻的故事——

  2019年2月,敦煌研究院举办了一次面向孩子的研学体验活动。其中,有来自北京的姐弟俩。活动结束时,敦煌文化给两个孩子留下深刻印象,姐弟俩把积攒的零花钱捐给中国敦煌石窟保护研究基金会。后来,孩子的母亲再次来到敦煌,也要为文化保护事业尽一份力。

  近年来,古老的敦煌人气越来越旺。西北戈壁的大漠风光,具有历史穿越的沧桑感……莫高窟让人内心安静,更加能够欣赏石窟艺术、精彩的壁画和神话故事。这里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第一打卡地”,不仅节假日要去,而且因为冬季可以参观的洞窟更多,冒着严寒也要去。每年还有美术、考古、科研等领域年轻人写信表示想到敦煌看看,甚至想要放弃城市生活,到大漠工作。

  千年敦煌,为何在年轻人眼里如此有魅力?在苏伯民看来,在大漠深处有一处世界现存规模最大、延续时间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艺术宝库,有一群兢兢业业的文物保护者和文化传承人感染着观众,而数字参观体验方式、研学活动、文创产品等也让古老敦煌焕发生机。

  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深沉持久的力量。“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草案提出,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提高社会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政府工作报告也要求,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

  苏伯民带来了成立丝绸之路文化遗产保护的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议。他希望能通过搭建平台,汇集更多优质团队和科技资源,推动文物保护合作和文化交流。

  敦煌是一面窗口。祖先给我们留下了在思想、哲学、艺术、科技等方面内涵丰富的文化资源。让年轻人能够关注文化遗产,走进博物馆,参加文化项目,在了解历史中学习优秀传统文化,将对未来的人生道路带来启迪。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黄河水科学研究联合基金正式设立并… 山东全面放开城镇落户限制 原进城… 山东确定1600个2021年省级重点项目 推动雪上运动在高校的普及 大体协… 东京奥运会五方会谈 3月底确定是否… 迎接冬奥冰上测试活动 “冰丝带”… 宁波保国寺奉上“国宝伴您60年”系… 四川省5G发展指数蓝皮书(2020版)…
推荐文章
油价首次“八连涨” 厦门95号汽油… 浙江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 到2022年 成都每个街道将至少建设1… 福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全国… 青海省上千个住建市政项目集中开复… 将红色校史、党史“搬上”大学思政… 保护野生动物 科技与法律一个都不…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代表:促进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