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三维数值模拟揭示第谷超新星前身星吸积过程
发布时间:2021-01-12 10:25 | 来源:科技日


第谷超新星是少数肉眼可见的超新星之一。记者10日从中国科学院云南天文台了解到,该台焦承亮副研究员和厦门大学薛力副教授团队合作,通过三维数值模拟揭示了第谷超新星前身星的吸积过程。

第谷超新星是一颗著名的Ia型超新星,Ia型超新星作为“标准烛光”在宇宙学测距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被成功应用于宇宙学常数的计算,此外它们对于星系化学演化的研究也非常重要。

焦承亮介绍,通过对第谷超新星爆发后的遗迹进行观测研究发现,在双星系统的吸积阶段需要有较强的外流,从而在双星系统周围吹出一个空腔,超新星爆发后抛出的物质需要在这个空腔中进行演化,才能形成目前观测到的超新星遗迹的特殊结构,但是这个外流的产生机制尚不清楚。

合作团队对第谷超新星前身星系统的吸积过程进行了三维数值模拟,并对不同情况下产生的外流结构进行了研究。不含磁场的情况下,吸积流在达到准稳态以后,产生的外流主要集中在赤道面上;假定磁场能和内能满足能量均分的情况下,准稳态下高纬度的外流和赤道面处的外流强度大体相当;要产生观测所需要的外流结构,所需要的磁场强度应为以上两种情况之间。经过多次模拟计算,这个磁场强度约为B=5.44×103G,其中包含了吸积物质中的磁场以及白矮星自身的磁场。

在这个强外流的吸积模式下,吸积过程中的物质损失率很大,但是持续时间有限,所以并不会影响最终的超新星爆发。研究成果已发表在著名国际期刊《英国皇家天文学会月刊》上。(赵汉斌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 学历不再是“… 报告显示投资者情绪持续回暖 青海新能源装机占比超六成 七家大型煤炭集团联合倡议稳定煤炭… 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动反垄断法加快修… 互联网监管再加码 网购商品召回平… 2021年减税降费持续推进 更深层红… 全面注册制临近 市场分化提速
推荐文章
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 学历不再是“… 报告显示投资者情绪持续回暖 审计署:2020年“经济体检”挽回损… 青海新能源装机占比超六成 西藏五年来全社会用电量增幅超100% 七家大型煤炭集团联合倡议稳定煤炭… 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动反垄断法加快修… 三份协定蕴藏巨大商机 多个贸易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