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9月24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保本理财渐次离场 多家银行开始着手完善产品体系
发布时间:2020-09-24 09:56 | 来源:经济日报


  在资管新规要求下,银行保本理财产品正加速退出,多家银行已将其清零。记者统计上市银行半年报数据发现,截至6月末,兴业银行、杭州银行已明确表示将保本理财产品清零,交通银行、邮储银行、青岛银行、贵阳银行此前也已表示要将保本理财产品清零。

  保本理财产品的整体规模增速也大幅下降。360大数据研究院监测数据显示,今年7月份共有7019只人民币理财产品披露了收益类型,其中保本理财产品共629只,占比8.96%,环比下降1.36个百分点,再创新低。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银行理财‘存款化’,隐性刚兑压力较大。”全国政协常委、经济委员会主任尚福林说,银行传统的存贷款业务是债权债务关系,资产管理行业则是“受人之托、代客理财”,如果混淆了两者关系,也就混淆了法律责任的划分和认定。

  2018年4月份,中国人民银行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规范金融机构资产管理业务的指导意见》。根据资管新规要求,“存款化”的保本保息产品必须停止新发、渐次离场。目的是引导其回归“代客理财”的业务本源,打破刚性兑付,有效防范化解金融风险。

  根据最初安排,资管新规为金融机构设置的过渡期截至今年12月底,但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加之理财业务转型具有复杂性,监管层在综合考量各方因素后,决定将过渡期延长至2021年底。因此,8月份保本理财产品发行量出现了小幅回弹,占比环比小幅上升0.17个百分点。

  “从短期影响来看,资管新规过渡期延长1年会造成部分银行的保本理财产品延迟退出。”融360大数据研究院分析师刘银平说,从长期发展趋势看,2021年12月底之后,银行理财仍要打破刚性兑付,完全实行净值化管理、由投资者自担风险,保本理财产品退出、清零已成必然。

  投资者应如何理性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多位业内人士表示,需重点考察金融机构的资产配置能力和投资研发能力。中国银行业协会专职副会长潘光伟表示,随着资管业务转型,必须通过多样化的资产配置增强产品吸引力,“理财的核心在于资产,资产的核心在于配置管理”。

  目前,已有多家银行开始着手完善产品体系,并不断强化投资者教育。例如,招银理财降低了相关产品的久期和杠杆,运用国债期货等金融工具进行风险对冲;对于刚成立或即将发行的理财产品,则拉长建仓周期,等待债市稳定和回调机会。邮储银行搭建了“普惠+财富+养老”三大产品体系,形成了货币、固收、权益、混合等7大产品系列11个产品子品牌。截至6月末,邮储银行个人理财余额较上年末增长8.28%,其中,净值型产品占比达38.74%,较上年末提升6.57个百分点。(记者 郭子源)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基础创新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朝古… 前7月综保区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4.5… 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天办结 新… 证监会:充分认识创业板存量改革复… 释放创新活力 营造良好环境 大力… 央行、商务部等多部门发文规范发展… 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拉动作用明显 … “新基建”助力烟台打造城市发展新…
推荐文章
习近平会见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 基础创新为发展注入新动能 六朝古… 中国铁建集团签约俄罗斯重点高速公… 前7月综保区进出口值同比增长14.5… 一网通办、一窗通办、一天办结 新… 证监会:充分认识创业板存量改革复… 释放创新活力 营造良好环境 大力… 央行、商务部等多部门发文规范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