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9月22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丰收时节话丰收,山东“三农”这些变化你知道吗
发布时间:2020-09-22 09:45 | 来源:大众报业·大众日报客户端


  春种秋收,春华秋实,秋分时节硕果累累。此时的齐鲁大地,到处洋溢着丰收的喜悦,丰收节提供了一个契机,通过这样一个大舞台,展示这一年山东农民、农业、农村新气象。

  今年丰收来之不易,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给粮食和农业生产带来挑战。但是,山东的广大农民和基层干部发扬伟大抗疫精神,防控疫情保春耕,不误农时抓生产,坚持抗灾夺丰收。在这个特殊年份里的丰收节,我们邀约六位记者讲述他们的亲历见闻,讲述他们眼中齐鲁大地上“三农”发生的变化。

  变化一:农业越来越具科技感

  临沂立平农机合作社的合伙人周保光用“享福”来形容现在的种地,他说:“现在是种地越多,费力越少。这几年农业机械已经非常普及了,我们这样的农机合作社越来越多,各种农机设备开进地里,农民不用费多少事,就能把庄稼种好。”

  在潍坊市寒亭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记者见到了一番“瓜立着长、钱站着挣”的景象:通过技术创新,从传统地爬式到立式,每亩地种植的西瓜从600多株提升到2000多株,土地利用率大大提升。西瓜“站起来”后,光照、水分得到均匀供给,口感也得以改善,因为品质高,今年产业园的西瓜卖到了一斤30元!

  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禾丰生态无人农场,去年记者初次造访时,由于信号传输不稳定等问题,偶尔出现无人农机跑到别人地里的尴尬场面。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淄博移动携手华为在农场开通5G站点。

  变化二:农民理念越来越新

  潍坊郭牌科技农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杨猛,就是一位返乡创业的80后。他说:“干农业同样可以很‘体面’,带领群众增收致富,也是件很有成就感的事儿。”

  海阳市行村镇赵疃村的科学种植带头人郑建房,20年前他为照顾妻子家中老人,放弃威海工厂的工作回村。小两口在土地上低头耕耘,却眼光超前,认定科技是致富的必由之路。除了扩大大棚的规模,最近几年,他们一直在考察补光技术。白黄瓜喜光,冬天光照少,一天若能补上两个小时,便可增产。

  变化三:农村越来越美

  长岛南长山街道孙家村,记者听说了当地渔民从“吃海”到“看海”的故事。这其中也有个坎坷的过程。2002年起,村民大都在近海养殖扇贝,后来因为成活率低,收入少,大家在2007年开始转产做海参育保苗,村南村北两三百个大棚沿海连成一片,十分壮观。没想到过了几年,又遭遇海参成活率低的问题。村民当时不知道原因,事后分析,主要是育保苗大棚污染了水质。如今,长岛拆掉大棚,恢复海岸线风光,走上生态旅游致富路,40岁的孙传勇是长岛记夏品忆渔家民宿老板,一年下来,能收入15万元。

  鄄城县旧城镇巩庄村村民曹秀芳住进了一排排错落有致的二层“小别墅”。她说:“现在这新房子建得可好了,再也不用怕被洪水冲塌了!”滩区群众再也不用重复以前“三年攒钱、三年垫台、三年建房、三年还账”的生活循环,黄河滩区居民迁建让他们住上了稳稳的家。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召开第六次会员… 预计四季度GDP增长恢复到6%左右 车险综合改革启动 交强险总保额从1… 金融消费者如何保护自身权益?银保… 汽车市场回暖程度超预期 促消费政… 机构看市:从汽车销量看成品油需求… 我国首个自营深水油田群投产 高峰… 加大开放力度优化营商环境 中国多…
推荐文章
今年前8月两岸双向投资金额大增 中国自贸区数量增至21个 北京自贸区总体方案公布 高标准高… 国办发文促进新型消费扩容提质 明确本外币一体化管理 境外机构投… 中国延安精神研究会召开第六次会员… 预计四季度GDP增长恢复到6%左右 刘鹤在绵阳调研科技创新工作和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