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9月18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秋粮又要丰收啦!(庆丰收 迎小康)
发布时间:2020-09-18 09:26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开栏的话

  “越是面对风险挑战,越要稳住农业,越要确保粮食和重要副食品安全。”“今年夏粮丰收大局已定,秋粮要争取有好的收成。”习近平总书记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今年以来多次作出重要指示,为各地各部门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指明了方向。

  农业根基稳,发展底气足。各地各部门和广大农民群众克服疫情和灾情影响,努力夺取全年粮食丰收,为确保完成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战脱贫攻坚目标任务作出重要贡献。

  瓜果飘香、稻黍收成的时节,我们就要迎来第三个中国农民丰收节。本报记者深入田间地头、村头场院、乡镇集市,与农民群众共享丰收喜悦、共迎全面小康。从今天起,“庆丰收 迎小康”栏目陆续刊发来自基层一线的报道。

  

  伴着阵阵秋风,昨夜又飘起小雨。天刚蒙蒙亮,57岁的杨青魁就下了地,“还有半个月就要收割,我再来瞅瞅庄稼。”

  老杨一头扎进大田,只见一排排一人半高的玉米秆子粗壮挺拔,沿着宽窄相间的垄行整齐排列。老杨用力掰下一穗,仔细打量,“没虫眼,粒大,壮得很!今年保守估计一公顷能打2.2万斤。”

  在吉林省梨树县,老杨的康达农机农民专业合作社不算“大户人家”,但也小有名气:是最早一批采用“梨树模式”对黑土地进行保护性耕作的专业合作社。

  作为全国闻名的产粮大县和黑土地集中连片区,梨树县的黑土地曾长期“透支”,土层变薄,有机质下降。2007年,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梨树县农业部门,探索“秸秆覆盖宽窄行免耕”的保护性耕作新模式:不收不烧,将头年的秸秆悉数“奉还”土地;再将原本60厘米等宽的垄距改为80厘米和40厘米的交替排列;土地不深松,直接撒种子。

  “说着简单,可要是种黄了,来年咱喝西北风?”起初,社员们议论纷纷。“跟着科学走,能有错?”老杨决定先拿出15公顷土地做试验,“黄了算我自己的。”

  等到来年出苗时,大伙儿都吃了一惊:苗出得齐溜溜,秸秆腐烂后让土质油光发亮,宽窄行还使整体播种密度增加30%,秆子长得又粗又壮,“踹一脚都踢不倒,还能自己弹回来。”原来,秸秆全部还田,增加了土壤有机质,防止了风蚀和水蚀,庄稼整体密度的提升和不深松的耕作模式,都大大增强了玉米抗倒伏能力。

  一下子,全部社员都成了新技术的“粉丝”。大家一致决定全社60公顷土地全部采用保护性耕作,从那以后每公顷产量就没下过2万斤。而在实行保护性耕作之前,老杨的地最多每公顷打1.8万斤粮。

  如今,梨树县建立了100个“梨树模式”示范推广核心基地,全县210万亩耕地采用了保护性耕作模式。

  “今年不容易,先有疫情,后遇台风。可是,秋粮丰收我心里有底!”开春时,老杨也曾担心新冠肺炎疫情会影响春耕,但县里及时开辟了网购渠道,还规定农资车辆“下乡一路绿灯”,“网上下单,第二天种子化肥全到位,比过去还方便。”

  走进合作社库房,15套大型农机具整装待发,十几名社员正紧锣密鼓地进行着最后的检修。

  “过不了几天,这些大家伙就要开进地里收割啦!”又是一年丰收时,老杨望着库房外的黑土地,眼里都是光。(本报记者  李家鼎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8日 02 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习近平在长沙考察调研 白皮书:我网安产业规模预计超1700… 中央新增生物质发电补贴15亿元 国家能源局:中央新增生物质发电补… 2019年我国对外直接投资流量蝉联全… 中国网络安全产业白皮书发布—— … 中国固定资产投资连续五个月正增长 连续3个月走强 人民币连续升值困扰…
推荐文章
习近平在长沙考察调研 发改委:三方面部署航空货运设施发… 发改委:投资增速逐月回升向好 连… 发改委:做好三方面培训工作 提升… 发改委:蔬菜市场供应有望在短时间… 发改委:我国发展新型消费的空间广… 发改委:推动西部地区投资增速稳定… 大兴机场首座跨省异地城市航站楼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