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9月16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社会救助法草案征求意见 拟建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救助机制
发布时间:2020-09-16 09:5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北京9月15日电  (记者李昌禹)由民政部、财政部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救助法(草案征求意见稿)》已在民政部官网公布,征求社会各界意见。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提出,未就业社会救助对象不得无理拒绝合适工作以及国家拟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救助机制等内容。

  草案征求意见稿明确,社会救助对象包括:低保家庭、特困人员、低收入家庭、支出型贫困家庭、受灾人员、生活无着的流浪乞讨人员、临时遇困家庭或者人员、需要急救但身份不明或者无力支付费用的人员以及省区市确定的其他特殊困难家庭或者人员。

  国家对最低生活保障家庭、低收入家庭中有劳动能力并处于失业状态的成员,通过鼓励企业吸纳、鼓励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公益性岗位安置等途径,实施就业救助。加强就业救助与失业保险、最低生活保障、最低工资等制度衔接,鼓励和引导就业救助对象主动就业创业。

  草案征求意见稿提出,社会救助对象应当根据自身能力参加劳动,有劳动能力和就业条件的,应当积极就业;未就业的,应当接受公共就业服务机构等提供的免费培训、介绍的工作;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接受与其健康状况、劳动能力等相适应的工作。获得社会救助,家庭成员之间和其他负有赡养、抚养、扶养义务的组织和个人应当先行履行法定赡养、抚养、扶养义务。

  草案征求意见稿还提出国家建立突发公共事件困难群众救助机制,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将困难群众急难救助纳入突发公共事件相关应急预案。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应当将社会救助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统筹协调社会救助政策,整合优化社会救助资源,提高社会救助管理服务能力。


  《 人民日报 》( 2020年09月16日 15 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防汛工作做到位 安全生产有保障 8部门印发通知安排部署秋粮收购工… 打开自贸港 开放新格局 多举措降低能源消耗 助力节能增效… “16+10”长三角一体化税收支持体… 中央企业深入推进“总部机关化”问… 共同激活创新引领的合作动能 “中国为建设开放型世界经济作出实…
推荐文章
防汛工作做到位 安全生产有保障 8部门印发通知安排部署秋粮收购工… 打开自贸港 开放新格局 多举措降低能源消耗 助力节能增效… “16+10”长三角一体化税收支持体… 全国民族团结进步创建经验交流现场… 中央企业深入推进“总部机关化”问… 中欧正式签署《中欧地理标志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