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7月15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2.44亿年前清道夫型新鳍鱼类化石惊现
发布时间:2020-07-15 09:09 | 来源:科技日报


  最近,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徐光辉研究员在云南罗平、泸西一带出露的、距今约2.44亿年的中三叠世安尼期海相地层中,发现了一种清道夫型新鳍鱼类化石,并命名为小巧漏卧鱼。国际著名动物学期刊《林奈动物学报》发表了这一成果。

  漏卧鱼属名源于古代罗平及周边地区的“漏卧侯国”。在此前10年的分支系统学研究基础上,徐光辉以小巧漏卧鱼和其它相关新鳍鱼类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辐鳍鱼亚纲的一个新目——漏卧鱼目。小巧漏卧鱼是此目最古老的属种,代表了已知最早的清道夫型基干新鳍鱼类。“它比在欧洲发现的同类还早了约400万年,更接近漏卧鱼科鱼类的祖先。”徐光辉告诉记者,漏卧鱼科的近亲是此前发现于南美及欧洲中、晚三叠世的伪比肯鱼科鱼类,两者组成漏卧鱼目。

  “小巧漏卧鱼是一种特化的食腐性鱼类,它的头骨形态十分特别,颅顶骨骼几乎愈合成一整块,前鳃盖骨下部前倾,上颌较短、后端膨大,下颌纤细,口缘前半部分具有异乎寻常的长而尖的牙齿。”徐光辉说,小巧漏卧鱼标准体长仅3厘米左右,很不起眼,但代表了海洋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它比微生物更快速地分解包括大型海生爬行动物在内的遗骸,堪称海底“清洁工”,对海洋生态系统至关重要;同时,它与已发现的其他罗平古生物群形成共生的关系。

  得益于该地区丰富的三叠纪鱼化石材料,近年来徐光辉在新鳍鱼类的演化关系和分类研究上取得一系列突破性进展。此项新的研究,对了解三叠纪海洋生态系统食物网的营养结构,以及早期新鳍鱼类的演化、分类和生物地理均具有重要意义。(记者赵汉斌)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 “三新”健康成长 经济活力增强 发… “三新”健康成长 经济活力增强 发… 连续三个月 港口货物吞吐量正增长 江苏出台11条意见助力台企发展 三个注重精准施策确保制度规范落地 华为上半年营收增长13.1% 强调致力…
推荐文章
进一步建立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 亚太单机容量最大海上风机并网发电 在“稳”和“保”的基础上积极进取 今年上半年 中欧班列开行超五千列 “三新”健康成长 经济活力增强 发… “三新”健康成长 经济活力增强 发… 连续三个月 港口货物吞吐量正增长 江苏出台11条意见助力台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