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7月13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人民日报声音: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
发布时间:2020-07-13 09:19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刘家义

  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绝不能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减少老百姓的收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美丽宜居乡村建设事关群众切身利益、事关农村社会治理、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必须在现有基础上,全面检视,坚持因地制宜、改革创新、统筹谋划、综合施策、精准发展,稳妥有序推进。

  注重维护群众利益。我们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做任何事情都要以人民答应不答应、高兴不高兴、满意不满意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不能把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改垮了,不能把耕地改少了,不能把粮食生产能力改弱了,不能把农民利益损害了。我们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是为了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是为了让群众过上更好生活。如果出发点不在这里,那就会出问题。我们一定要牢记总书记嘱托,始终把人民群众的利益放在首位,绝不能因为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增加老百姓的负担、减少老百姓的收入、损害老百姓的利益。

  注重顺应群众意愿。美丽宜居乡村建设的主体是农民群众,群众的事就由群众说了算。我们不能想当然、拍脑袋做事,必须充分听取老百姓的意见,再根据老百姓的意愿来统筹制定和实施,让老百姓从内心深处支持,真正使乡村振兴由“要我振兴”变为“我要振兴”,美丽宜居乡村由“要我建设”变为“我要建设”。

  注重顺应发展规律。生产关系必须适应生产力,上层建筑必须适应经济基础,这是一个螺旋式前进的过程。马克思说过,随着新生产力的获得,人们改变自己的生产方式,随着生产方式即谋生方式的改变,人们也就会改变自己的一切社会关系。反过来,如果生产力还没有发展到一定阶段,经济基础还没达到一定阶段,那就不能强行推进。违背客观规律,肯定事倍功半,甚至适得其反。

  注重因地制宜、精准施策。山东地域差异大,建设美丽宜居乡村不可能一个模子套下来。要科学把握各地特点,首先把生态搞好,宜农则农,宜工则工,宜商则商,宜文则文,宜旅游则旅游,立足实际有序推进。

  注重统筹协调。我们推进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要给当代人留下念想,给子孙后代留下念想,给所有在外地的山东人留下念想。为此,必须把乡村振兴与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村“七改”、脱贫攻坚、基层党建工作统筹起来,把资金、资源、公共基础设施整合起来,精准施策、一体推进,全面改善农村生产生活环境,让群众有看得见、摸得着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注重政府引导、市场主导。要把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结合起来,完善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很多方面政府不能大包大揽。要在维护群众切身利益、规划引导、政策支持、市场监管、法律保障等方面做好工作。同时,拓宽投融资渠道,加快形成美丽宜居乡村建设和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

  ——山东省委书记刘家义在美丽宜居乡村建设视频会议上说

  (本报记者  徐锦庚整理)


  《 人民日报 》( 2020年07月13日 05 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凝心聚力 决战决胜目标可期(经济…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智能化,释放发… 谭惠珠:香港国安法有助香港社会找… 各地各方全力防汛救灾 北京百万中小学生今起放暑假,假期… 城乡协调 增添发展新动能 产业数字化 制造更智能 5G手机普及还要多久
推荐文章
凝心聚力 决战决胜目标可期(经济… 人民日报人民时评:智能化,释放发… 谭惠珠:香港国安法有助香港社会找… 各地各方全力防汛救灾 北京百万中小学生今起放暑假,假期… 城乡协调 增添发展新动能 产业数字化 制造更智能 5G手机普及还要多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