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6月16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两个“一万亿”直达基层路径图明晰
发布时间:2020-06-16 08:55 | 来源:经济参考报


  相关部门加紧部署落实 确保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

  两个“一万亿”直达基层路径图明晰

  特殊之年钱怎么来、怎么花?筹钱用钱都要探索新路径。《经济参考报》记者获悉,连日来,为确保两个“一万亿”直达基层民生,把每笔钱都用在要紧处,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已经开始密集部署落实。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敲定路径图,中央部门明确带头过紧日子,财政部门研究细化方案层层部署,相关监管制度建设提速扎紧“笼子”……各方发力多措并举确保财力下沉,兜牢民生底线,落实“六稳”“六保”。

 

  按照政府工作报告的安排,今年我国财政赤字规模增加1万亿元,发行抗疫特别国债1万亿元,上述2万亿元要坐上“直通车”,直达市县基层、直接惠企利民。

 

  “直通车”如何设计?如何确保资金直达基层?需要一系列制度创新和配套举措。记者了解到,目前,财政部等相关部门已经下发文件、召开会议、细化方案、密集部署落实。

 

  前不久,财政部召开全国财政厅(局)长座谈会进行部署。会议明确,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资金规模和力度大,要把准方向,聚焦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打好三大攻坚战、产业转型升级等党中央重大决策部署,围绕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集中发力。

 

  资金使用“一竿子插到底”,是宏观调控方式的创新,也对财政资金管理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目前,特殊转移支付机制路径图已然明晰。在国新办日前举行的吹风会上,财政部副部长许宏才对“特殊转移支付”进行详解。他表示,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是在保持现行财政管理体制不变、地方保障主体责任不变、资金分配权限不变的前提下,按照“中央切块、省级细化、备案同意、快速直达”的原则,完善相关资金分配程序,压实地方的主体责任,建立健全监督问责机制。

 

  据悉,财政部正在抓紧落实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有关要求,日前财政部已经会同有关部门进行研究,明晰了特殊转移支付机制的具体操作方案。地方也在积极上报各地细化方案。许宏才表示,将抓紧将直达资金下达到位,同时健全资金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确保直达资金对“六保”特别是保居民就业、保基本民生、保市场主体的重要作用。

 

  “中央财政宏观调控、省级财政居中协调、县级财政优先安排,就能够形成财力向基层倾斜、财政资金惠企利民的现代财政制度。”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白彦锋指出,为了兜实兜牢三保底线,国家财政在努力将财力向基层下沉。除了将两个“一万亿”全部转给地方,2020年国家阶段性提高地方财政资金留用比例,2020年3月1日至6月底,在已核定的各地当年留用比例基础上统一提高5个百分点;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达到83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8%,增量和增幅都是近年来最高的,并重点向中西部和困难地区倾斜。

  中国社科院财经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杨志勇指出,“六保”中的任何一项,都需要财政的保障。在地方财政普遍困难的同时,“六稳”“六保”工作压力加大。按照财政事权、财权、财力相匹配的原则,大幅度增加转移支付、建立特殊转移支付机制、强调省级财政的主体责任和县级财政的保障责任等举措推动了财力下沉,为“六稳”“六保”工作保驾护航。

 

  当前,面对吃紧的财政收支形势,每一分钱都更加弥足珍贵,要把每一分钱都花在要紧处。

 

  近日,102个中央部门集体“晒”出今年“账本”,大幅压缩“三公”经费,非急需非刚性支出压减50%以上,践行了带头过紧日子的要求。“非常时期,非常举措。2020年中央部门预算安排彰显了更加积极有为的财政政策。”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研究员王泽彩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可以说,中央部门预算公开架设了立体的“三面镜子”,强化了规范透明的公共预算特征。

 

  具体而言,一是“放大镜”:让社会公众找得到,看得懂,能监督;二是“多棱镜”:加减有度,突出绩效。今年中央本级预算支出下降0.2%,对地方转移支付增长12.8%,充分体现向基层让度财力的特征。三是“望远镜”:立足长远,积极有为。例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发展改革委、工信任部等部委的重大项目支出预算出现了结构性增加。此外,财政部、商务部、国家知识产权局、农业农村部等部门预算中安排的一些延续的示范项目支出,如电子商务进农村、冷链物流、知识产权转化、农村环境综合整治等项目预算没有削减,且这些专项资金都是提前下达,将为保基本民生、激发市场主体注入活力。

 

  杨志勇表示,各级政府都要过紧日子,这也意味着省级财政同样要压减非刚性支出,从而为县级财政提供更多的可用财力。除此之外,还要盘活存量财政资金,各类结余、沉淀资金要应收尽收、重新安排。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大力提质增效,让财政资金效率尽可能提升。

 

  如何确保钱能花到位?这离不开扎紧监管制度的“笼子”。6月9日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明确,市县政府要建立使用台账,确保资金流向明确、账目可查。财政部要同步建立全覆盖、全链条监控系统,各级国库要督促做到点对点直接拨付资金、确保账实相符,审计部门要开展专项审计。对截留挪用、虚报冒领的要依法依规严肃问责,坚决处理。

 

  “我们已经建立了一个比较严密的监控系统,对资金分配、拨付、使用等实现全链条的跟踪,坚决防止弄虚作假、截留挪用、套取骗取等行为的发生。”许宏才表示。据介绍,具体包括实现全链条的监控、推进市县实名台账制、健全部门的联动机制、同步加强审计监督、强化公开公示制度等五个方面的系列举措。(记者 孙韶华)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创业板改革并试点注册制相关规则落… 交易额超3万亿参与者约8亿人 共享… 银行稳健型理财“惊现”负收益 债… 离岛免税购物限额提高有利激发经济 地炼柴油套利空间有望维持高位 打通最后一公里 助力消费扶贫 5月份山东财政收入增幅实现由负转… 2019年山东实现外贸进出口总值突破…
推荐文章
中国儿童数字阅读中心在沪成立 山西87.2万贫困劳动力务工就业 人民日报声音:粮食安全这根弦任何… 国家新闻出版署印发通知 进一步加… 最高法就加大知识产权侵权行为制裁… 防灾减灾,打出联动组合拳(第一落… 伊朗敦促国际原子能机构做出“建设… 土耳其外长:土俄将继续为利比亚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