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5月09日 星期六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最高法:2019年11万人因破坏环境资源获刑
发布时间:2020-05-09 08:44 | 来源:光明日报


  最高人民法院8日发布环境资源审判白皮书。白皮书显示,2019年,全国法院受理各类环境资源刑事一审案件39957件,审结36733件,判处罪犯114633人,收结案数同比2018年分别上升50.9%、43.4%。

  全国法院通过依法审理环境资源案件,促进生态环境改善和资源高效利用。白皮书显示,全国法院受理各类环境资源民事一审案件202671件,审结189120件,同比分别上升5.6%、3.5%;受理各类环境资源行政一审案件47588件,审结42078件,同比分别上升12.7%、0.8%。

  在加强生物多样性司法保护方面,全国法院重点审理遗传(基因)多样性保护案件、物种多样性保护案件和生态系统多样性保护案件,对生物(动物、植物、微生物)以及它们所拥有的基因和生存环境进行司法保护。全国法院共受理非法猎捕、杀害珍贵、濒危野生动物罪案件677件,审结639件;受理非法收购、运输、出售珍贵、濒危野生动物及其制品罪案件1644件,审结1449件;受理非法狩猎罪案件2314件,审结2265件;受理非法采伐、毁坏国家重点保护植物罪案件865件,审结835件;受理非法收购、运输、加工、出售国家重点保护植物及其制品罪案件134件,审结133件。

  在环境公益诉讼方面,全国法院发挥生态环境损害赔偿诉讼案件的特殊作用,维护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2019年,全国法院共受理社会组织提起的环境民事公益诉讼179件,审结58件,同比分别上升175.4%、262.5%。受理检察机关提起的环境公益诉讼2309件,审结1895件,同比分别上升32.9%、51.4%。受理生态环境损害赔偿案件49件,审结36件,同比分别上升145%、350%。各级法院完善配套机制,推动设立专项资金账户,引入专家辅助人、专家陪审员制度,确保生态环境及时有效修复。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全国法院推进环境资源审判专门机构和归口审理机制建设。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有环境资源专门审判机构1353个,其中环境资源审判庭513个,合议庭749个,人民法庭91个。共有23家高级人民法院实行环境资源刑事、民事、行政案件“二合一”或“三合一”归口审理模式,有效提高了环境资源案件审理的专业性。

  最高法此次还发布了2019年度环境资源审判40个典型案例,涵盖了环境污染防治、生态保护、资源开发利用、气候变化应对和环境治理与服务等五大类型案件。(记者 靳昊)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重庆进一步强化河长履职尽责 甘肃省部分路段继续试点差异化收费 陕西加强黄河文化保护传承弘扬 吉林省各大专院校启用“吉祥码” 浙江省基本实现跨境电商综试区全覆… 投资2700亿元 上海发力“新基建” 重庆更新《税收优惠政策指南》 企… 江西省开展引导城乡居民扩大文旅消…
推荐文章
龙马潭区检察院走访慰问援彝干部 京雄高速公路主体施工全面展开 第二批自贸试验区挂牌五年来:从“… “五一”假期成为市场回暖“推进器… 山东临清:就业扶贫,不落一人 北京西城区:以新装备新技术应用引… 广西扎实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 首都机场周边高速部分收费站可验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