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支付宝小程序是我们主要的获客渠道。”在快马找工蓝领招聘经纪人主管崔晶晶看来,除了流量大,支付宝用户实名制登记、健康码以及平台上第三方提供的行动轨迹查询功能形成了服务闭环,大大降低了招聘的核验及运营成本。
据介绍,疫情期间,支付宝新增25万个小程序,带动了75万个小程序开发和运营岗位。在河南、陕西、贵州等地,不少滞留农民工则就地做起了支付宝人工智能训练师,为数据打标,以便让人工智能“更聪明”。这份月收入3000元至6000元的工作,让不少农民工决定留在当地就业。
随着无接触服务需求爆发,支付宝数字生活平台通过饿了么招募14.2万名骑手,为1万多人提供了共享用工岗位,许多因疫情赋闲的餐馆服务员、厨师被“共享”到线下商超,做起了外卖拣货员。值得一提的是,饿了么还针对贫困县定向招募2万名骑手,并提供了面点师、送餐员等约10万个服务业新岗位。
据阿里巴巴集团有关负责人介绍,灵活就业岗位不等于“临时工”,也并非低收入岗位。数据显示,阿里巴巴培训并上岗的10万名人工智能训练师,平均年薪涨幅超50%。在部分三线以下城市,饿了么骑手的收入也高于当地平均水平。
平台经济精准服务小微企业
近日,北京大学数字金融研究中心依据支付宝线下二维码支付的数据测算显示,全国个体经营户2018年的营业额为13.1万亿元,相当于这一年全国社会零售总额的34.4%。运用大数据掌握充分信息,有利于克服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打通金融支持中小微企业的“最后一公里”。
“数字技术支持融资决策使得金融机构能够大规模地服务过去很难被传统金融覆盖的中小微企业,是一个世界水平的普惠金融创新。同时,大科技平台发挥长尾效应的优势,链接数以亿计的企业与个人,有助于政府部门与金融机构摸清中小微企业的状况,并实时了解它们的变化。”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副院长黄益平说。
在黄益平看来,传统金融方式把资金输送到小微企业并不容易。一是获客难,小微企业规模小、数据少、地理位置分散,金融机构对这些企业了解不多。二是风控难,传统银行的风控模型要看历史数据、抵押资产等,一些小微企业没有这方面的信息。数字技术的发展为解决这两大难题提供了新的思路。
不仅仅是金融服务。3月10日,2020年支付宝合作伙伴大会在线上举办。当天,支付宝宣布进行升级——从金融支付平台升级为数字生活开放平台,从“支付就用支付宝”到“生活好支付宝”,致力于推动服务业的数字化,预计不少小微企业也将从中获益。
3月17日,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要加大对“互联网+”、平台经济的支持力度,发展数字经济新业态,催生新岗位新职业,同时支持发展共享用工,为灵活就业者提供就业服务。
业内人士表示,此次疫情中,凸显了以支付宝为代表的互联网平台的作用。它们不但加速了中国服务业的全面数字化,也用新业态创造了大量的灵活就业岗位,成为中国稳就业、灵活就业的一种新引擎。(记者 李文哲 郑州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