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3月16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金融支持实体经济显成效
发布时间:2020-03-16 09:08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货币政策一系列应对措施灵活适度,全力支持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金融对实体经济的支持效果如何?

  中国人民银行3月11日发布的2月金融数据和社会融资规模统计报告显示,2月末,我国广义货币(M2)增速较上月末明显上升,社会融资规模存量增速与上月末持平。专家表示,2月市场保持流动性合理充裕,信贷增速合理,社会融资规模结构优化,对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提供了有力支持。

  报告显示,在货币供应量方面,2月末,M2同比增长8.8%,增速比上月末高0.4个百分点,创下近两年来新高;狭义货币(M1)同比增长4.8%,增速比上月末高4.8个百分点;流通中货币(M0)同比增长10.9%。

  对于货币供应量较为明显的增长,专家认为,M1环比增速回升,主要受企业活期存款增速明显提升拉动,原因是伴随疫情的发展,金融体系加大了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企业生产经营动力有所增强,准备的活期存款也相应增加。

  “M2同比增长较快的原因,一是为抗击疫情,各级财政明显增加支出,2月财政存款同比减少;二是2019年春节在2月,M2基数处于低位,M2增速受到低基数的影响。”民生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解运亮说。

  报告显示,在社会融资规模方面,2月末社会融资规模存量为257.18万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企业债券余额同比增长14.5%;非金融企业境内股票余额同比增长5.9%;政府债券余额同比增长15.1%。

  专家认为,社会融资规模增速较高表明金融体系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加强。企业债券和股票融资增速上升,体现了疫情期间金融系统通过债券和股票为企业提供资金支持。政府债券保持快速增长有利于全国各地项目及早开工建设,稳定经济增长。

  社融结构优化。报告显示,2月,社会融资规模增量为8554亿元,比上年同期少1111亿元。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说,2月社融结构的一大亮点是在流动性充裕和政策利好带动下,债券融资等直接融资占比大幅提升。

  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特聘研究员董希淼认为,下一步,我国货币政策应保持定力,继续坚持稳健基调,坚决不搞“大水漫灌”,引导金融资源从低效领域退出,保持宏观杠杆率基本稳定。(本报记者  徐佩玉  葛孟超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四川:338个重点文旅项目有序复工 辽宁省出台政策优化财政专项扶贫资… 国务院常务会议为邮政快递业发展注…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有序推进重… 青海电网新能源单日发电量创历史新… 七年来我国农村贫困人口累计减少93… 全国出入境窗口服务正逐渐有序恢复 北京冬奥会张家口赛区76个项目将于…
推荐文章
四川:338个重点文旅项目有序复工 辽宁省出台政策优化财政专项扶贫资… 国务院常务会议为邮政快递业发展注… 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有序推进重… 日本冲绳县和佐贺县内学校陆续恢复… 青海电网新能源单日发电量创历史新… 乌克兰问题三方联络小组就乌东冲突… 俄两架图-142反潜机例行巡航北冰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