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3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镜头·长征路上】回望乌江天险 传承长征精神
发布时间:2016-09-27 09:54 | 来源:中央纪委监察部网站


   “纵横天下路,难过乌江渡”。乌江自古以流急、滩多、谷深闻名于世,自西向东流经黔北,形成一道天然屏障,号称“天险”。1935年1月,为了打破了国民党妄图围歼红军于乌江南岸的企图,中央要求红一方面军兵分三路强渡乌江。  

 

俯瞰乌江

  要渡过乌江,必须具备“晴天、大木船、熟悉乌江水性的船夫”三个条件。而此前,敌军已损毁江边所有渡船,扫荡河岸村落房屋,连一支木桨、甚至一块像样的木板也没留下。乌江就像一条奔腾的蛟龙,横亘在刚刚经历过湘江血战的红军将士面前。

 

竹筏渡江雕塑

  被国民党军队赶跑的当地民众,看到红军纪律严明,不拿群众一针一线,都回来帮助红军,砍竹子,扎竹筏,帮助红军渡江。

 

当年帮助红军强渡乌江的船工

 

突破乌江雕塑

  1月2日,强渡乌江战役在迴龙场渡口、江界河渡口、茶山关渡口等处打响。经过一天的激战,1月3日拂晓,红军紧急动员,绑扎60多个竹筏,强渡一举获得成功。

 

  1935年1月15日《红星》报报道中革军委嘉奖强渡乌江的战斗英雄,最先过江的22位勇士被称为红色英雄。

 

江界河战斗遗址 

 

红军强渡乌江临时指挥部

  当年红军强渡乌江时,当地一名老百姓主动让出房屋让红军作为临时指挥部。

 

红军当年写下的宣传标语

 

红军强渡乌江时烧水、煮饭使用的顶罐

 

红军用过的马灯

 

乌江渡发电站

  今天的乌江,波澜不惊,两岸高峡及蓝天白云倒映其中,秀美如画,多座百万千瓦级水电站建成,造福当地百姓。 

  强渡乌江遗址已成为党史教育和廉政教育的宝贵资源。红军强渡乌江陈列馆利用这些红色资源,建立了“党史·廉政课堂”等,开展“吃一顿红军饭、唱一首红军歌、重走一次红军路、读一本红军书、打一场战役”等活动,让广大党员干部追寻革命先辈的步伐、体验革命先辈的艰辛。

  (贵州省遵义市纪委)



责任编辑:高翔
最新文章
第四次经济普查为推进国家治理现代… 前十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 北京将公租房违规行为纳入人民银行… 江西检察机关受理行政生效裁判监督… 上海高院14项任务践行长三角行动计… “四经普”结果真实反映我国经济社… 台湾流感疫情逐渐发威 桃园市上周… 2019人民唐球中国巡回赛杭州站圆满…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