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航局召开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
12月16日,民航局召开12月例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期间民航法治建设、信息化建设、适航审定工作相关情况和取得成果,以及11月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十三五”以来,民航在法治建设、信息化建设、适航审定工作方面成效显著,助推中国民航迈向高质量发展。40余家主流媒体在线上参加发布会。
法治建设不断完善 为民航强国建设护航
“十三五”期间,民航法治建设各项工作有序推进,行政立法与执法均取得丰硕成果。民航局政策法规司副司长郭仁刚介绍,“十三五”期间,民航局完成了《民用航空法》的修订送审稿;新制定规章15部、修订规章79部、废止规章5部;制定完善了《民航双随机检查实施规范(试行)》《民航法治建设考核评价暂行办法》等17个立法、执法制度;重构了中国民航通用航空法规体系,颁布了通航法规体系框架;建立了覆盖全国的民航行政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制度;完成了行业监管模式改革,建成了行业监管执法平台,涵盖2116家国内民航单位,198家国外及港澳台民航单位;明晰了监管工作的范围,涵盖23个监管专业、376个监管项目,共计3577个监管事项;全面推行行业企事业单位法定自查制度;建立高级监察员制度,选拔了首批90名高级监察员,重构了中国民航监察员培训体系,设立了中国民航监察员培训学院。
郭仁刚介绍,总体来看,“十三五”期间民航法治工作具有五个特点:坚持以规划统领法治建设,坚持与时俱进原则开展立法工作,坚持创新引领监管执法改革,坚持以系统观念指导法治工作,坚持法治思维、以法治方式处置重大突发事件。法制建设的不断完善,为民航强国建设保驾护航。
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 支撑民航持续安全科学发展
“十三五”期间,民航信息化建设积极推进,为民航持续安全、科学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信息支撑。民航局人事科教司副司长陈朝霞介绍,“十三五”期间,民航积极推进民航公共云服务、新一代空管基础设施、智慧机场、民航互联网+行动计划、网络安全等方面的工程建设,成果丰硕。
“十三五”期间,民航局加强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已基本形成符合国家政务信息系统整合共享要求的民航政务信息化体系,实现政务系统由分散建设向统筹建设模式的转换,政务资源由重复独立向集约共享方式的转变。民航行政管理、行政监管方面,实现“用数据决策、用数据说话、用数据管理、用数据创新”,业务监察与法律支持的紧密结合,统一规范执法程序和法律文书格式。我国作为全球首个使用飞行员电子执照的国家,全面运用飞行员云执照系统,为国际民航组织制订飞行员电子执照标准提供重要支持。
信息服务方面,通过科技创新对行业信息资源进行整合,将行业服务与旅客个体进行智能关联,构架起智能服务管道,如“航旅纵横”APP用户标签实时画像、“航信通”全流程“无纸化”通关服务等让民航信息和服务随时在线,充分释放行业整体服务能力,获得旅客好评。
信息系统方面,建设步伐不断加快,民航通信网基本实现对全国民航各级行政机构、空管台站、运输机场和航空公司总部全面覆盖,成为民航各类综合业务应用和数据传输共享的主要网络平台;人脸识别技术及各类平台化、自动化、智能化系统等广泛应用,有力支撑机场安全高效运行。
网络安全治理方面,形成了党组统筹领导、各部门各单位分工负责、社会力量多方参与的民航网络安全工作格局,深入贯彻实施国家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有效落实网络安全保护“三化六防”措施,提升网络安全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圆满完成一系列重点时期和重大活动期间民航网络安全保障工作,安全态势总体平稳可控。
适航审定能力全面提升 助力航空安全与工业发展
“十三五”期间,民航适航审定工作在建设基础能力、提高审定能力、完善法规体系、拓展国际合作等方面取得显著成就,初步具备了独立完成任何型号审定工作的能力、法规制定能力和自我培训能力,适航审定能力全面提升,为保障航空运输安全和促进航空工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民航局航空器适航审定司副司长杨桢梅介绍,适航审定系统为满足民用航空发展需求全面加强队伍机构建设,重组中国民航适航审定中心,成立西安适航审定中心、江西适航审定中心,充实地区管理局适航审定人员力量,至今年12月14日,适航审定系统人员数量合计384人,形成专业全覆盖的适航机构队伍体系;完成适航审定运行管理系统(AMOS)建设,实现适航审定工作信息化、系统化;初步建成具备自我造血能力的适航审定培训体系,编制47门初始培训课程大纲,编写31门培训教材,建立110余人的教员队伍。
适航审定系统持续推进各项审定项目工作进展,其中,颁发首个大型货运无人机鸿雁100设计生产批准函,批准我国首款新型航空手提式灭火器,完成航空煤油的适航审定,实现了航空煤油生产、储运、加注的全链条审定,组织开展国内首次生物航煤的商业飞行。
适航审定系统不断完善法规标准体系,“十三五”期间,完成6部适航规章、89份技术标准规定、11份管理程序、8份咨询通告以及12卷技术类适航审定手册的编制工作,形成了包括民航法、适航管理条例、适航规章、技术标准规定、管理程序、咨询通告和适航审定手册的较为完善的适航法规体系。
国际合作方面,适航审定系统推动与美欧双边适航合作并广泛开展与其他国家双边合作,目前,已与美国、欧洲、俄罗斯、加拿大、巴西、阿根廷、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建立了全面双边适航合作关系,为航空产品进出口和航空工业国际合作提供了双边适航政策保障。
自中国民用航空局与美国联邦航空局2017年10月签署适航实施程序以来,双方根据协议的合作精神,深化互信,开展了适航审定领域多方面合作。双方联合对工业企业开展培训,共同梳理和解答公众对于双边政策的问题,围绕双边开展减少航空产品进出口重复性审查工作、创新适航审定国际合作模式、为航空工业部门的国际合作提供双边适航支持等工作,并签署相应管理计划支持设计生产分离的国际合作项目,加强政策协调沟通,就适航审定管理政策、无人机审定、审定人员培训等专题开展深化合作。
在国产飞机适航审定方面,民航局积极支持相关工作,目前ARJ21-700飞机已交付8家国内用户,累计41架,进入交付提速和规模化运行阶段;C919飞机今年已完成多个重大专项试验,目前项目进入局方审定试飞阶段;关于CR929项目,民航局已和俄罗斯联邦航空运输署(FATA)就未来适航审定合作开展研究,并做好审定前期准备工作。
继续保持“120+N”安全飞行记录
发布会上,民航局航安办主任熊杰介绍了今年11月全国民航安全生产运行情况。11月,全行业完成运输航空飞行89.7万小时,恢复至去年同期88.9%;通用航空飞行10.6万小时,同比增长9.2%。未发生运输航空事故,行业安全生产继续保持总体平稳态势。截至11月底,全国运输航空持续安全飞行“120+3”个月、8853万小时。
11月,民航共完成运输总周转量82.8亿吨公里、旅客运输量4441.2万人次,完成货邮运输量67.5万吨,其中国际航线货邮运输同比增长1.9%,今年以来首次实现月度正增长。全货机完成货邮运输量25.5万吨,较去年同期增长21.2%,继续保持较高增速。
运行保障方面,11月共保障各类飞行41.7万班,全国航班正常率为91.8%,保持在较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