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朋友圈岂能“标题党”泛滥(云中漫笔)
发布时间:2019-08-05 09: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标题能抓住受众眼球,文章就成功一大半了。”身处信息爆炸、碎片化的时代,我们的确对信息的浏览慢慢变得简单化:刷朋友圈时,习惯于先看标题。如果标题抓眼球,才会点开文章去看,如果标题平淡,那几乎没有人去点,文章再好也只能“养在深闺人未识”。

  事实上,什么内容属于“标题党”,目前并没有严格的界定,但为了赚足眼球,某些微信公众号的文章标题经常很没“节操”:他们会把标题“夸大其词”,诱导大家点开文章;大部分“标题党”会使用一些“震惊体”标题来掩盖文章内容上的不足,或者内容根本就名不副实,有的甚至就是谣言。新媒体时代下的“标题党”,对公众和社会更具传播力,也更具“杀伤力”。微信团队曾对媒体直言,目前“标题党”大概分为恐吓煽动、侮辱谩骂、两性低俗、虚假夸大、摘要夸大、文不对题几类,其中恐吓煽动类文章往往会起危害公众安全、有惊悚或极端内容、引起阅读者恐慌的标题。

  朋友圈里的“标题党”泛滥,别让“吸睛”变“吃惊”才是当务之急。如果内容都成了“震惊体”,每篇文章都在用名不副实的标题吸引大家的“点击”与“关注”,那必然会产生负面效果,久而久之,网民也会看穿这个套路从而厌弃,这并不利于互联网生态的健康长远发展。此外,各大公号的文章内容也会为“争夺受众注意力”而不断拉低底线,比如像低俗、色情等内容会“劣币驱逐良币”,影响优质内容生产及传播。

  为解决“标题党”乱象,早在2017年,国家网信办发布了《互联网新闻信息标题规范管理规定(暂行)》,并联合相关部门多次进行整治。但朋友圈里的“标题党”乱象屡禁不止。显然,其背后隐藏着巨大的商业利益。最近就有媒体做了详细调查:“标题党”文章只是吸引粉丝的手段,公众号吸引流量,为的是变现。许多拥有多个公众号的运营团队通过互相导流、多级跳转的方式,将夸张、惊悚标题文章的流量,吸引到自己的小说站,通过阅读充值方式实现流量变现。

  “标题党”之所以泛滥,人们的盲目转发也有责任。对广大网民而言,要提高网络传播信息的鉴别能力,不能“快餐式”获取、传播网上的海量信息,在转载、传播朋友圈文章时,应积极确认信息的真实性。网民要有“不传谣、不煽动社会情绪”的自觉性。如果明知道是标题党、谣言,还继续转发,转发人就要承担责任。

  对互联网平台而言,尤其是新闻资讯类的平台,不仅要守法,还要履行社会责任,要严格把关内容,防止泛娱乐化;在技术层面,要有监测,对“标题党”泛滥的内容,要永久封号。“标题党”泛滥,破坏的是整个互联网的生态环境,只有各方都发挥主观能动性去治理,才能“化整为零”,治好这个顽疾。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俄媒:一架战斗机在印度执行任务时… 药检事件仲裁听证会结束 孙杨:相… 也门政府军打死7名胡塞武装人员 因油价上涨伊朗多地爆发游行 一平…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崔大庆: 中弹后仍紧紧抓住歹徒的… 天路 中日专家学者探讨两国未来合作方向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