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法制与新闻》官方网站
“限塑”10年为何未见明显成效?存量难减 增量难消
发布时间:2018-07-04 11:30 | 来源:中新网


  “限塑”10年为何未见明显成效?
  2007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关于限制生产销售使用塑料购物袋的通知》。通知规定,从2008年6月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使用超薄塑料袋,并将实行塑料购物袋有偿使用制度。
  此后,所有超市、商场、集贸市场内的塑料购物袋均明码标价,单独收费。至今,这项号称“限塑令”的通知已实施整整10年。
  然而,10年过去了,一次性塑料制品在生活中仍随处可见,塑料袋在超市、餐饮和农贸市场上依然使用频繁,电商、快递、外卖中的塑料包装用量快速上升。“限塑令”下,塑料袋不见减少,难见成效?
  “限塑令”形同虚设
  记者在北京走访发现,在大型商场、超市,限塑令能够得到较好执行,但自带购物袋、不使用塑料袋的顾客仍是少数。在北京大钟寺的家乐福超市,记者发现,自己带购物袋的消费者很少,而大多数人不吝于多花两三角钱买塑料袋购物。
  而在菜市场、临街小商铺、街边小摊点等“限塑令”的死角,超薄塑料袋仍是“零成本”使用。在北京西三旗的农贸市场上,记者发现小摊贩仍免费为消费者提供塑料袋。
  “我们这种小摊子,到处都是,如果加收塑料袋的费用,估计顾客扭头就走。为了争取顾客,都是免费,而且塑料袋子的质量还要好一点的。”一家卖水果的老板对记者说。记者了解到,这家水果店每天至少需要消耗四五捆(每捆50个)塑料袋。
  在回龙观附近的一个早点摊上,塑料袋同样是不要钱随便用。由于塑料袋质量很差,记者看到一位顾客打包一份馄饨用了3个袋子,另外两根油条使用了2个塑料袋。而早点摊周边区域,用过的塑料袋散落满地。
  存量难减,增量难消
  环保公益律师王晓明对记者说,“限塑令”的主要目的是通过价格杠杆提高大众环保意识,而10年来,物价增长数倍,塑料袋仍很便宜,这种价格并没有发挥到杠杆的作用。另一方面,多数塑料袋的批发价格每个仅为几分钱,均远低于超市、商场收取的费用。在有利可图的情况下,这些商家减少使用塑料袋的动力不足。
  塑料袋用起来方便,暂时还没有更好的替代品,这也使得“限塑令”难以奏效。在海淀区上班的蒋文峰说:“下了班,买一块肉,买一点水果蔬菜。从上班地点回去,一般没有人准备袋子去买。我们上班族不像退休的老年人,从家备着袋子去。”
  存量难减的同时,一次性塑料用品在外卖、网购、快递行业被广泛使用,让“限塑令”面临新的挑战。国家邮政局发布的《中国快递领域绿色包装发展现状及趋势报告》显示,2008年至2016年,我国快递业消耗塑料袋从82.68亿个增至约147亿个。据公开数据,国内三大外卖平台日订单量2000万左右,而1单至少使用一个塑料袋。这些产业近年来飞速发展,使得“限塑令”大打折扣。
  “限塑令”为何难收效
  “目前的‘限塑令’仅仅是在消费端加收费用,这是不够的。”对于“限塑令”遭遇的尴尬,中国政法大学副教授陈忠云表示,应该在政策制度和执行层面,建立起一个从塑料袋生产、销售到回收的完整生态链,用更多元的市场手段,在最大限度降低社会成本的前提下,控制白色污染。
  对于“收费杠杆”失灵,还有人提议,不妨将“限塑令”改为“禁塑令”,在全国范围内禁止生产、销售和使用不可降解塑料袋。
  但也有观点认为,日常生活中,一次性塑料制品具有巨大需求,这源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和行为习惯,单纯依靠“限”与“禁”并不能解决全部问题。应该从学校教育、公共宣传入手,提升居民的环保意识。
  施行10年,“限塑令”并没有起到理想的效果。看来已经到了迫切需要修订、重新思考如何治理白色污染的时候了。


责任编辑:柴杨
最新文章
俄媒:一架战斗机在印度执行任务时… 药检事件仲裁听证会结束 孙杨:相… 也门政府军打死7名胡塞武装人员 因油价上涨伊朗多地爆发游行 一平… 走向人类命运共同体 崔大庆: 中弹后仍紧紧抓住歹徒的… 天路 中日专家学者探讨两国未来合作方向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