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港生北上 冀以专业促两地合作
发布时间:2019-09-18 09:47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正逐步落实,有越来越多香港企业与内地企业开展合作,就需要有了解两地司法的专业人士从中搭建桥梁、促进合作,这是一个趋势。”来自香港的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大四学生梁晶近日在北京受访时说。

  3年前,手握香港和内地高校3份“offer”(录取通知)的梁晶,毅然选择北上,“当时就觉得在北京念书视野会更开阔。”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6月,共有1.57万名香港学生在内地300多所高校和科研院所学习。今年,361所内地高校共录取香港学生7000多人。

  曾在北京一家律师事务所实习,咨询、仲裁、立案、上庭,梁晶全程参与了劳动争议案件办理,了解内地司法流程,“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应该用法律维护权益,我对劳动法比较感兴趣,相信在大湾区也有用武之地。”

  即将结束本科生活,这位24岁的香港女生已有清晰的职业规划。除参加内地法律职业资格考试,她还积极准备申请香港高校的法律硕士,希望未来成为了解两地司法的法律顾问,服务大湾区。

  认识国家发展机遇,把握个人前进方向。这是数位受访香港学生的共同想法。

  “会选择继续深造,报考海商法专业研究生,相信香港人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能发挥一定作用。”中国政法大学法学专业大三港生潘浩荣这样想象未来。

  内地的快速发展吸引着潘浩荣,“前年7月在赴京上学前,我去了雄安新区,当时那里基本没有人;今年7月再次去,那里已经建起高架桥。一切都在路上,等待出发。”

  进入中国政法大学前,张永强从未到过内地。说服抱有疑惑的父母,他背起行囊来到北京。不会讲普通话、不会写简体字、不会用输入法……张永强入学伊始有些不适应,“我一直生活在粤语和英语的环境中,在课堂上听到普通话时,要先在心里转换成粤语才行。”多花时间预习复习、与内地同学老师交流,一年时间过去,张永强的普通话已经相当流畅,少了很多沟通成本。他说,越来越习惯在北京的学习、生活,对法律也越来越感兴趣。“如果再让我选择一次,还是会来北京。”

  未来,还将有越来越多的香港同学走进内地校园。中国政法大学今年共录取香港新生94人。该校港澳台教育中心副主任曾涛介绍说,在香港,法学是热门专业,内地提供了更多选择,帮助一些同学实现个人专业追求。目前中国政法大学共有在校香港学生193人,招生人数稳步上升,法学专业在校港生人数居内地首位。他表示,大部分2019年毕业的香港学生选择留在内地深造、发展,未来学校还将推出更多惠及港澳台学生的措施,便利他们在这里求学、就业。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阿里“回归”港股 为香港市场再注… 更贴近实际需求,更有温度——在津… “打破沉默,无惧威胁”——香港社… 第六十六届澳门格兰披治大赛车落幕 阿里巴巴正式启动香港上市 香港为“老有所养”加大投入 粤港澳三地首次联办知交会 “港澳… 在大陆的台湾师生热议“26条措施”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