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1月12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当代中国文化阐释》:当代中国文化发展的内在机理
发布时间:2021-01-12 10:24 | 来源:光明日报


 

  以“文”“化”人,用积淀的人类文明成果来教化和凝聚人心,让不同的个体融入一个文化共同体之中,这种文化之力最终构成一个民族发展的内生力量。由北京出版集团、北京人民出版社日前出版的郝立新等著的《当代中国文化阐释》一书,为我们全面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理论和实践上的内在机理提供了深层次的学术思考。该书是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研究”的最终成果,全书围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形成和发展历史、文化发展道路的基本内容、文化发展的基本理念、文化发展的具体领域、文化发展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方面展开论述,既有富有洞见的理论概括,又有深入细致的经验分析,是系统研究当代中国文化的一部力作。

 

  该书深刻总结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实践经验。立足于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道路发展历程的梳理,该书从理论上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内在规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处处体现着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反映了社会全面进步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要求。核心价值观是一个民族赖以维系的精神纽带,是一个国家共同的思想道德基础,只有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一”来统摄和整合全方位的文化建设的“多”,才能保证中国文化发展道路的性质和方向。在论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的重大意义时,作者指出,这一道路不仅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保障,更重要的是,它还丰富和凸显了世界文化发展道路的多样性和历史选择性,能够为其他国家、民族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有益的借鉴和选择。

 

  独特的文化传统,独特的历史命运,独特的基本国情,注定了我们必然要走适合自己特点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揭示了我国文化发展规律,是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唯一正确道路。该书从这一前提出发,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的未来战略应该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坚持守正创新,让一切文化创造源泉充分涌流,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反映时代精神、引领时代潮流,为此,应该坚持不忘本来、吸引外来、面向未来的三个取向,内塑民族精神,外树国家形象,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不断铸就中华文化新辉煌。

 

  除此之外,作者还分别就中国民族地区的文化发展、城市文化建设、农村文化建设、网络文化建设等方面展开了细致研究,为这些方面的文化建设和发展提供了一系列颇具创见的对策和建议,使得该书不仅具有饱含洞见的理论启迪,而且也囊括了实践应用的合理方案。(陈艳波)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山海情》明天开播 再现“闽宁模… 徽外汉服:复原东方美学 走进日常… 对外文化交流打开新格局 “新时代的中国”网络文学现实题材… 展望文化新气象 藏身沂蒙山深处的木文化“世界” 戏曲评论应直面新时代新格局 科技+文化:打造电影全产业链体系
推荐文章
高技能人才职称评审 学历不再是“… 报告显示投资者情绪持续回暖 审计署:2020年“经济体检”挽回损… 青海新能源装机占比超六成 西藏五年来全社会用电量增幅超100% 七家大型煤炭集团联合倡议稳定煤炭… 市场监管总局将推动反垄断法加快修… 三份协定蕴藏巨大商机 多个贸易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