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1月04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新一年,向着文化强国扎实迈进(文化只眼)
发布时间:2021-01-04 09: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骏马奔腾春色丽,艳阳照耀岁华新。在新的一年,我们背起行囊出发,背包里既有2020年的满满回忆,也有对2021的热切期盼。

却顾所来径,2020年初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乱了人们的生活。疫情面前,我们看到的不仅有白衣执甲的逆行战士、无私无畏的解放军和公安民警、坚守岗位的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争分夺秒研制疫苗的科学家,还有无数以笔为援的文艺工作者。逆行武汉的报告文学作家,将抗疫前线的所见所闻用文字第一时间传递给读者;深入武汉定点医院、隔离病房的摄影家用66天时间为4.2万余名白衣天使造像,留下了珍贵的影像资料;一首《武汉伢》更是唱出了大江南北的人们共同的心声……朴实的文字、生动的画面、高亢的歌喉、动人的表演,凝聚起战疫必胜的决心,定格下一个个感人至深的瞬间。

回顾过去一年,“云”是当之无愧的关键词。虽然不少线下文化活动按下暂停键,但人们发现,云演出、云录制、云直播、云展览、云综艺、云阅读却是精彩无限。不论线上演出、影视剧展播,还是非遗直播、云游博物馆、云游出版社以及线上公共课、有声书、云讲座,“互联网+文化”生机勃勃。在疫情这次大考面前,文艺工作者和文化产业从业者积极拥抱数字时代,推动文化与技术的深度融合,催生出不少新鲜有趣又彰显文化底蕴的线上文艺新形式。通过有效提供线上公共文化服务,不仅满足了疫情期间大众的文化需求,更让云直播、云看展、云学习等成为新的生活方式,同时也为文化产业数字化积累了宝贵经验。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实施文化产业数字化战略。文化和旅游部《关于推动数字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指出,推进文化产业“上云用数赋智”,推动线上线下融合,扩大优质数字文化产品供给。过去一年,国产游戏深耕传统文化,在寓教于乐中传播中华文化;网络小说精耕细作成趋势,“走出去”表现抢眼;文创产品花样翻新,市场规模日益扩大;IP改编如火如荼,版权经济迎来发展新局面;相关法律法规日益健全,为文化产业发展保驾护航……我们正向着文化强国的目标坚实迈进。

文艺是时代前进的号角,也是时代忠实的记录者。2020年是脱贫攻坚决胜之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我们看到,广大文艺工作者用各种各样的方式记录下这伟大壮举和历史进程。围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抗击疫情等主题,全国国有文艺院团创排了4000余部优秀现实题材作品;电视连续剧《花繁叶茂》《最美的乡村》、纪录片《脱贫大决战》《落地生根》等引发广泛关注;中国作协脱贫攻坚题材报告文学创作工程圆满完成,25位作家用文字镌刻下雪域高原、南疆大漠、中原大地的脱贫故事……在扎根基层的过程中,他们也感受到乡村实实在在的变化。农家书屋、露天戏台、乡村文化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建设正向零门槛、均等化、普惠制深入发展,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进一步增强。一些艺术家深入乡村,或是帮助村民开展艺术创作,将扶贫与扶智相结合;或是用艺术设计改善村容村貌,赋彩美丽乡村;或是协助开发手工艺文创产品,打通销售渠道,用艺术的力量赋能乡村振兴。

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到2035年建成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新的一年里,亿万人民正勠力同心、整装待发,向着文化强国的美好愿景迈出坚实步伐。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范仲淹全集》:范仲淹与北宋时代 《中国哲学史十讲》:体悟中国气派… 《“华龙”腾飞》:彰显建设者的精… 吕铮:越是做警察的 越相信社会有… 《这!就是街舞3》获年度品质综艺 原创民族音乐史诗《紫禁城》震撼首… 一唱三叹的昆曲,绵延沈复与芸娘的… 五台山、平遥古城景区将恢复工作日…
推荐文章
大力推广电能替代 助力乡村经济发… 聚焦农业农村五大领域 九部委部署… 一项平衡、高水平、互利共赢的协定 国家统计局:经最终核实2019年我国… 商务部条法司负责人就如期完成中欧… 近四年新高 年内公募分红超1900亿… 牌照不断扩容 “免税经营”概念持… 长宁—威远国家级页岩气开发示范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