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0月23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天津大运河遗产考古勘探发现古代墓葬800余座
发布时间:2020-10-23 09:29 |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天津10月22日电(记者周润健)记者22日从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获悉,该中心近期组织完成了对天津市西青区杨柳青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文化小镇建设项目区域大规模考古勘探,发现古代墓葬800余座。初步推测,墓葬的年代涵盖宋、金、元至明清不同历史时期。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与文保部部长赵晨介绍,这批墓葬中既有砖室墓,又有土坑墓;既有圆形墓,又有方形墓;既有中小型墓,又有大型墓,且埋藏深度不一。根据天津及周边省份相近类型墓葬考古发现对比分析,墓葬的年代上限应始于晚唐五代,下限止于明清时期。

  天津市文史研究馆原副馆长、考古专家陈雍认为,此次发现是对天津大运河世界文化遗产价值及内涵的极大提升和补充,同时也是研究古代大运河和天津的重要考古实证。

  经国家文物局正式批准,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已对此次勘探发现的100余座明清墓葬进行了考古发掘,目前已出土釉陶罐、白瓷罐、钱币等文物200余件,同时对墓葬出土人骨标本进行了全部科学采集。

  自2004年开始,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与中山大学人类学系等单位合作,启动了天津明清人骨保护与研究工作,目前已采集明清时期人骨标本逾700例,初步建立起了华北地区最大的明清人骨标本库。

  天津市文化遗产保护中心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尹承龙表示,天津地区已经建立的明清人骨标本库样本多集中于蓟州区等北部地区,天津海河以南地区大规模发掘明清墓葬较少,因而缺少这一区域人骨材料积累。此次发掘人骨数量在200例左右,这批人骨的科学采集在进一步丰富天津明清人骨标本库的同时,为进行下一步人骨综合比对和深入研究,提供了难得的天津南部样本。

  “我们后续会根据场地条件、气候等因素,逐步启动对另外700余座古代墓葬的大规模发掘工作。”尹承龙说。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1900余件文物展品回顾抗美援朝 中国曲艺南音受到法国网友喜爱 《秦风颂廉—陕西廉政文物展》开展… 好内容如何变成好作品 北京国际音乐节如何240小时音乐不… 龙门石窟考古发现唐代塔基 初步推… 新疆非遗“软实力”变脱贫“硬本领… 两部门联合印发关于利用博物馆资源…
推荐文章
工业生产增速逐季加快(权威发布) 公安部推出12项交管新举措 放宽小… 人民日报人民要论:住房和城乡建设… 大力弘扬延安精神 服务党和国家工… 中宣部印发《关于促进全民阅读工作… 国办印发《香港法律执业者和澳门执… 烟台100项重点民生事项整体按计划… “十三五”期间 我国加快迈向交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