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0月15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品读齐白石艺术“此中真味”
发布时间:2020-10-15 09:52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和平(中国画)
  齐白石

  齐白石曾刊刻一枚小章,曰“此中有真味”。

  日前,北京画院美术馆推出“此中真味——齐白石艺术里的中国哲思”展,聚集了近百件齐白石艺术精品,通过“不似之似”“象外之意”“物我之际”三部曲,悠扬而婉转地吟唱出中国文化的深邃内涵以及中式哲学的思辨之道。

  此次展览曾于去年在希腊雅典展出,借白石老人妙笔来讲述中国文化中的哲学与美学,受到希腊观众的关注和欢迎,在“一带一路”的宏伟蓝图下,见证了两国人民文化交流的热情。

  纵观历史长河,“不似之似”始终是中国美学的重要命题。齐白石作画,就妙在“似与不似之间”。“似”,是造型的真实,可通过娴熟的笔墨训练以及日常的对景写生来实现;“不似”,则是源自“生命的真实”,往往需要画者脱离形的束缚并上升到对物象本质的观照,才能提炼与彰显。齐白石曾在《群雏图》的题跋中说道,“画过八千绢,方不似鸡子,不似之似乃真是。”可见,似尚易,不似更难,画在似与不似之间才是最妙。

  齐白石出身农民,他的画中有中国民间天然自成的趣味;齐白石又是一介文人,他的笔下有中国士大夫修身立德的风骨,有词人墨客吟咏诵唱的诗意。这些,都使得齐白石的作品超越了物象之美,充盈着诗意、道义和人情味。画中有诗意,诗中有画境,这正是中国绘画无尽的妙处。

  齐白石的画饱含了他对自然与生命的理解。他的山水,源自现实的图景,摆脱了“四王”程式化的束缚,并以一种大道至简的方式,传递出中国人对于家园、山川乃至浩瀚宇宙的认识。他的花鸟草虫,源自对生命的怜爱,折射出中国文人与自然万物相通达的精神气质。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2020中国印刷业创新大会聚焦融合化 贵州播州:图书馆提档升级 丰富群… 5部意大利大片13日起在京放映 每场… 天津大学新增非物质文化遗产学一级… 全国高校考古教师畅谈建设中国特色… 习近平在汕头考察调研 总书记考察的这些文物,你了解多少… 文化赋彩 点亮“我和我的家乡”
推荐文章
《教育的100种可能》新书发布 王毅同新加坡外长维文举行会谈 共享、绿色为京津冀添动力—— 京… 福建 :电力大数据 助力小康之美 浙江四类塑料制品禁限使用 持续推… 国家组织药品集采成效显著,年节约… 2020中国企业500强公布 千亿级企… 31项工程获中国土木工程詹天佑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