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10月12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2020·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在北京开幕
发布时间:2020-10-12 10:08 |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月11日,“2020·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开幕式及“第三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永久收藏暨颁奖仪式”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图为活动主办方为入展摄影师颁奖。李晗雪 摄 李晗雪 摄

中新网北京10月11日电 (李晗雪)2020·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11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艺术馆开幕。此次入选的20组作品涵盖了使鹿鄂温克人、云南马帮、新疆喀什牲畜巴扎、生活在中缅边境的傈僳族人等丰富题材,其中不少是摄影师在当地考察、拍摄数十年的成果。

2020·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双年展由中国民族博物馆与中国人类学民族学研究会民族影视与影视人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国际摄影周组委会合作主办。今年为第三届。

中国民族博物馆副馆长郑茜表示,“双年展”不是简单的摄影技术“比拼”或艺术美感“选美”,而是倡导以影像来进行各民族历史记忆的记录与书写,也希望借影展引导创作者摒弃虚假、浅薄的伪民俗式摆拍。

此次入围的作品中,许多是摄影师多年深入少数民族地区观察、拍摄的成果。例如《使鹿鄂温克人》作者王伟,自2013年起,20余次深入内蒙古自治区大兴安岭深处的使鹿部落考察、拍摄,行程2万余公里,拍摄胶片近千张、数码照片近万张,记录了部落中34位最具代表性的使鹿鄂温克人。

摄影师罗金倩的《六畜兴旺》则别有新意。罗金倩请务农的父亲用铁丝、布料等制作出假的农耕动物,再将“假动物”置于耕地、牧牛、节庆杀猪等真实乡村生活场景中进行拍摄。作品以这种奇特的构思,反映当下农村青壮年外出务工、老人空守家园背景下,传统生活方式的流逝。

当天开幕式上,活动主办方为入展摄影师颁奖并颁发博物馆永久收藏证书。

开幕式后举行了第三届中国民族影像志摄影发展论坛。入展摄影师代表与来自摄影界、收藏机构和从事影视人类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作了专题发言。北京电影学院摄影学院副教授朱炯在发言中点评说,本届入围作品猎奇性减少,更多显示出长时间积累造就的深度和力度。

中华世纪坛艺术馆执行馆长冀鹏程在致辞中表示,中国各地丰富繁多的地方志资料,已成为人类学家、社会学家研究中国社会的素材。希望未来民族志影像也能对记录与传承中华民族文化发挥重要作用。(李晗雪)

 


责任编辑:桑尼
最新文章
各地革命纪念馆开展“双节”特色主… 北京国际音乐节240小时精彩不间断 让餐桌文明成为自觉行动 国庆假期… 韩再芬:黄梅戏传承要紧扣时代节拍… 习近平:建设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 8天超39亿!“国庆档”持续释放影… “八达岭长城与哈德良长城:世界文… 著名京剧表演艺术家谭元寿去世,享…
推荐文章
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14…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青年干部培训班开… 烟台:今年以来平均降水量750㎜ 比… 山东省聊城市“两节”期间文旅市场… 山东聊城城区停车收费管理办法10月… 威海将构建“9+N+1”多层次梯度式… 山东省聊城市节日期间道路客运安全… 临沂构建三位一体监督机制 助力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