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脑力激荡下的《没有大象》
发布时间:2019-11-14 10:38 | 来源:中国文化报


现代舞《没有大象》剧照

检票、入场,在找到对应的座位落座之后,有一些观众注意到,舞台上一位“工作人员”看似是在调整演出道具——舞台上散乱椅子的位置。其实,作为此次演出的舞者之一,他是在用自己的表演方式开启演出的“序曲”。

作为2019年度内地与港澳文化和旅游交流重点项目,现代舞《没有大象》在第47届香港艺术节、首届上海中国当代舞蹈双年展等艺术节演出后,近日在北京天桥艺术中心与观众见面。

特殊的演出“序曲”预示着这不是一部单纯呈现肢体或技巧表达的现代舞作品。台上灯光亮起,6位青年演员用舞蹈、对话的方式,将他们对于作品中寓意着孤独、沉默与不可言说的真相的“大象”的理解诠释给观众。

《没有大象》是内地编导常肖妮2017年创作的作品,她希望以舞蹈剧场的呈现方式,与观众共同探讨,在不可言说的真相面前,是在沉默中灭亡还是爆发,是选择谎言还是坦诚。

在第47届香港艺术节组委会邀约之下,这部作品得以开启一次内地与香港在舞台艺术交流方面的深度合作。去年底,常肖妮专门到香港,通过工作坊的形式招募香港青年演员参与到作品的排演中。“这是一部偏重于思想性和探讨性的作品,表演的方式很多元化,创排也不仅是编一支舞给演员去跳,而是要与演员一起交流、共同碰撞,达成一种默契。”常肖妮说。

对于这次与内地编导的交流与合作,香港演员陈玮聪觉得收获很大:“常老师非常尊重每个人的独特性,给予我们最大的空间去发挥。排练过程中,大家相互碰撞和切磋,最终完成了这个作品。”

常肖妮说,这是她第一次与香港演员合作,他们的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音乐、舞美、灯光等演出团队的默契配合和执着认真的专业态度,都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在常肖妮看来,舞蹈的创作如同给观众写一封信,恰恰是整个创作团队齐心协力凝聚在一起,才有了作品的最终呈现,这封信才能完整地寄给观众。

“80后”青年观众杨波就是一位“收信人”。“这部作品探讨了当下年轻人的许多内心状态,容易让人产生共鸣和思考。青年演员的表演很真诚,也展现出了他们的创造力。”他说。(记者 王学思)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百年冠中 不负丹青 课本里的长城 聚焦现实题材 描绘蓬勃气象 “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非遗地理标志,不该被遗忘 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