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让生活美学走进中国小镇(文化只眼)
发布时间:2019-11-12 10:04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首届“小镇美学榜样”之一内蒙古阿拉善巴彦浩特
  网络图片

  随着新型城镇化与城乡融合发展的推进,乡村和小镇建设成为近年备受关注的话题。“美丽乡村”“特色小镇”等概念的提出,反映了新时代对于乡镇建设的更高要求,在基础设施和居住环境不断改善的同时,还要体现出美、凸显出特色。

  当前乡村小镇的改造建设取得了显著成绩,但也出现了若干值得关注的问题。一些地方以工业化思维进行改造开发,将城市生活模式照搬到乡镇,破坏了原有的生活习惯、聚落形态和自然风貌,甚至对当地生态环境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尤其是以文旅开发为主导的特色小镇,容易出现以商业文化驱逐本地文化的问题。大型建筑拔地而起,景观设计突兀生硬,原住民被驱赶出原来的生活空间,只留下旅游商品的空间。出现这些问题的重要原因在于,小镇的规划者、建设者缺乏必要的审美感受力,对于何为美、何为特色没有准确的认识。

  中国文化促进会近期主办的“小镇美学榜样”评选活动,致力于从“以人为本”和“生态和谐”的角度,建立一套“中国小镇美学”考评体系,以榜样的力量推动特色小镇实现差异化、可持续发展。

  小镇美学考评体系的核心在于“小而美”。“小”,相对于“大”,是一种经济的、朴素的、内涵式的改造,而非外在的、奢华的、大而无当的开发。“美”,不是标准化、工业化、千篇一律的美,不是脱离当地生活方式与文化情境的“表面美化”,而是多彩的、温馨的、和谐的美,并且能润物无声地融入日常生活中。

  例如,广西龙脊小镇以梯田串联起特色农业、少数民族文化和现代旅游,呈现出一种具有示范性的人文与生态和谐。四川安仁古镇充分挖掘其文化资源,建设全国知名的博物馆聚落,开创“文博+文创+文旅”融合发展新范式。内蒙古巴彦浩特与中央美术学院创新合作,推动艺术介入城镇规划,打造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结合的“丝路驼乡”。这些“小镇美学榜样”都在文化保存与现代性转化上实现了较好的平衡,在保持原有生活形态和文化传统的前提下,运用现代手段进行环境美化、景观建造,同时提升了当地民众的生活品质。

  长远来看,“中国小镇美学”考评体系的建构,意在确立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美学评估标准,推动生活美学在广大乡镇落地生根,将有助于提升社会整体的审美水平,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力量。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百年冠中 不负丹青 课本里的长城 聚焦现实题材 描绘蓬勃气象 “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非遗地理标志,不该被遗忘 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