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文化遗产传播冀望出现更多公益群体(观天下)
发布时间:2019-08-27 10:35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海外版


    文化遗产传播,广泛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时时刻刻都在发生。

  社会变革与功能需求,又决定了文化遗产的生、存及其演变需要有效的传播体系。于是,我们可以将文化遗产传播,视为文化遗产价值的社会化趋同过程;同样,这种功能也适用于文物保护和广义上的多类型世界遗产形式。

  与改革开放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程相同步,文化遗产传播理念在中国的社会化实践,也开始进入到了全新的阶段:由寄望于公众参与的知识启蒙行动,逐步过渡到培育社会力量成长环境;从单一“宣传”演化为多元、交互的“传播”;由注重表达形式转而推动形成公共政策体系。

  所以,在文化遗产保护、文物保护、名城名村名街保护……都需要公众化参与的时刻,就会有更多的个体、群体和团体加入到传播者行列。这其中,个体略显单薄,团体又时常考虑商业模式;唯有公益群体,是灵活、持久的中坚。他们并非网红,也没有想着要马上“变现”。默默工作的人们,尤其值得敬佩。

  如同我们报道“遗介”团队一样,大家应该关注、鼓励、优先培育文化遗产保护公益群体。

  年轻意味着浪漫。浪漫的年纪应该有理想、富创意、能实践。这样的人合在一起,就成为了活跃的社会力量;这样的浪漫,也能长时间地影响一个人,支撑其去克服许多人生难关。

  愿这样的“遗介”,在每座城市、乡镇,在我们身边,越来越多,坚持得越来越久;亦是“遗介”课堂上那些孩子们的美好经历和人生向往。

 
 


责任编辑:桑妮
最新文章
数字人文时代将来临 长江文明在这里生生不息 百年冠中 不负丹青 课本里的长城 聚焦现实题材 描绘蓬勃气象 “新雅乐”:是重现,更是重生 非遗地理标志,不该被遗忘 百年李少春 千秋传戏人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