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7月05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在大凉山开启探索的新长征
发布时间:2021-07-05 09:17 | 来源:四川日报


  2020年6月23日9时4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北斗系统第五十五颗导航卫星,暨北斗三号最后一颗全球组网卫星,至此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星座部署全面完成。  四川日报全媒体记者尹钢摄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始建于1970年。1970年冬,一支队伍从茫茫戈壁出发,穿越河西走廊,翻秦岭,跨过大渡河,来到大凉山,在红军长征走过的地方安营扎寨,开启了探索浩瀚宇宙的新长征。

  轰鸣声打破了安宁河畔的寂静。为赶在雨季到来前完工,1000多名建设者分成3批,冒雨雪,顶寒风,跳进冰冷刺骨的河里建造大堤实施截流,硬是用身体组成了一面人墙……后来,为了纪念西昌航天人在出征太空中迈出的第一步,他们将这座历经千辛万苦抢建的大桥命名为“长征桥”。

  “天是罗帐地是床,安宁河畔扎营房;三块石头架口锅,野菜盐巴下干粮。”这首流传至今的歌谣,正是当年中心奋斗者艰苦生活最生动的写照。修公路、打隧道、建厂房……创业者们在荒凉的峡谷中,一干就是10年。1980年,初具规模的现代化航天城在荒山沟里拔地而起。

  革命先烈们不曾想到,曾经长征路上刘伯承与小叶丹歃血为盟的大凉山深处,一枚枚火箭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千年飞天梦想,从西昌卫星发射中心踏上了星辰大海的浩瀚征程。

  从我国首颗地球同步轨道卫星成功入轨到我国首次行星探测遨游天际;从探月工程7次“零窗口”连战连捷到59颗北斗导航卫星百分百成功发射;从我国第一枚低温燃料运载火箭首飞到“天和”“天舟”筑梦太空;从“澳星保卫战”无畏逆行抢救卫星火箭,到北斗收官燃料泄出再加注发射……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组建51年来,取得了一个又一个中国航天“第一”,创造了一个又一个世界航天“首次”。

  “我们在‘长征’一词的发源地发射长征火箭。50多年来,中心实施航天发射从几年执行一两次任务,到1年执行20余次任务,实现了综合测试发射能力的跨越提升。”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党委书记董重庆说。

  2004年6月,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正式引入国际通行的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并在2006年初通过认证审核,2010年又通过了质量、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一体化”管理体系认证,形成独具特色的质量文化,构建起一整套组织指挥、技术保障、人才培养、质量管控制度规范,实现了与国际一流航天发射场的接轨。中心综合测试发射能力大幅提升,火箭发射成功率迈入世界前列。

  经过50余年的建设发展,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已经实现从发射单一型号火箭到发射多种型号火箭,从发射地球同步轨道卫星到发射多轨道、深空探测航天器,从发射国内卫星到发射国际商业卫星,从“一箭一星”到“一箭多星”,完全具备执行高密度任务的发射能力。

  “展望未来,中心还将先期开展载人登月、重型火箭的论证建设和布局,逐步形成重型、大型和中型火箭高低搭配、多射向、多纬度、低倾角、大吨位发射能力,为中国航天未来的深空探测、行星探测、空间站建设等提供强有力支撑,也为助推我国建设航天强国奠基蓄势。”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主任邓洪勤说。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胡仁宇、倪润峰、翟婉明、刘传健…… 四川出台8条支持措施,进一步帮助… 12月31日前,川渝两地将取消座机通… 未来10天,四川主要有3次降雨天气… 四川全面推进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41… 四川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最小单元 2023年底四川各市州危险废物规范收… 四川省8市将抓好涉气突出环境问题…
推荐文章
超30个城市公布公积金缴存政策调整… 到2025年建设30个左右国家中医药传… 外资增长高于全国30个百分点,山东… 加速碳中和 车企如何实现全产业链… 住建部:7月1日起停止房企三、四级… 人民币资产在全球外储中占比连创新… 央行精准操作 以"小成本"实现流… 央行精准操作 以“小成本”实现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