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3月08日 星期一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全国人大代表徐萍:建议加强家庭教育人才队伍和师资力量建设
发布时间:2021-03-08 08:35 | 来源:成都日报


  出生于1995年的徐萍,是四川代表团里最年轻的代表。从2018年担任全国人大代表以来,她每年的建议都与一个词有关——“家庭教育”。在今年的建议中,她更加关注与家庭教育相关的人才队伍和师资力量建设。

  徐萍介绍说,近年来,她作为志愿者参与了大量的家庭教育相关工作,也听到了许多来自家长、学校、社会组织的反馈意见。“比如家庭与社区之间的矛盾,家长、老师等角色的界定等。”徐萍认为,家庭教育属于一种道德品质的教育,离不开各方面的联动,不可能单单靠家长、学校或社区单方面完成,需要多方一起协力,组建起联动机制,共同推动教育。

  值得高兴的是,她多年的关注点有了新进展。“目前,关于家庭教育立法的工作已提上日程,家庭教育法(草案)已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迈出了至关重要的一步。”徐萍表示,作为一名代表将继续呼吁、继续关注。

  家庭教育相关的人才队伍和师资力量建设该如何发力?这是徐萍在今年的建议中思考的方向。比如,她建议教育部能在全国师范类学校试点开展家庭教育的专业;希望全国妇联能在全国的妇女干部学校开设培训班,助力社会组织把家庭教育落实得更到位。

  此外,徐萍今年还带来了关于推进楼宇公共文化建设的建议。她谈道,目前公共文化主要覆盖在文化馆、艺术馆、美术馆等公益性场所里,在写字楼里十分欠缺。“平时年轻人上班基本都是在楼宇里穿梭,如何让大家近距离地享受公共文化带来的益处,把楼宇中的公共文化建设做起来十分必要。”徐萍举例说,比如把艺术展览、文艺活动等引进楼宇中,这样不仅能调动起楼宇中工作人群的积极性,也能让大家享受到文化上的“馈赠”。

  “一个人是否能快速融入一个新的地方或者一座城市,文化起着非常大的作用。”徐萍说,这一想法源于一次在文化馆调研,随后她又到企业、机关等多地进行调研、走访,听取各方“声音”后形成了这一建议。作为一家文化传播公司的员工,未来她也将继续关心、关注文化产业,为成都的文化产业发展贡献一分力量。(成都日报记者 王琳黎)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去年 四川省重点文旅项目投资增长1… 全国人大代表刘汉元:加快碳中和进… 有“最暖2月”加持 今冬四川翻盘成… 赏花、踏青、观鸟 春游天府别样美 四川高校行动起来 课程上出“思政… 川酒喜迎“开门红” 背后原因有哪… 两会前夕,代表委员忙些啥? 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5G产业生态体系
推荐文章
油价首次“八连涨” 厦门95号汽油… 浙江推进数字经济系统建设 到2022年 成都每个街道将至少建设1… 福建国家级工业设计中心数量居全国… 青海省上千个住建市政项目集中开复… 将红色校史、党史“搬上”大学思政… 保护野生动物 科技与法律一个都不… 清华大学校长邱勇代表:促进高等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