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8月25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超级大脑”让风云“可测”
发布时间:2020-08-25 08:56 | 来源:四川日报


  8月23日15时50分左右,省气象台首席预报员吕学东确认了即将发布的暴雨蓝色预警内容。在面向公众发布的同时,也通过专门渠道及时发送到省政府有关决策部门,将为强降雨相关地区预防地质灾害、提前转移避险人群提供重要决策依据。

  约200字、一张24小时降水落区图——看起来简单的一页电子文档,其实是许多资料数据经过复杂的计算机处理后,再由预报员人工修正的结果。

  天有不测风云,天气预报如何做到“准确”?发布暴雨预警信息的决定背后有着怎样的玄机?气象灾害预警信息在基层防汛中如何发挥作用?所有答案,都藏在气象工作者的“超级大脑”中。

  给大气“照CT”,无人区也能预知降雨量

  进入8月以来,全省气象部门已成功预报了三轮区域性降雨天气过程。据统计,仅8月10日至18日两轮区域性暴雨期间,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共发布暴雨预警信息300余条。

  “以前预报天气靠手写,我们只能作面上的定性预报,无法具体判断降雨量。现在利用先进的数值预报模式和智能网格运行平台,气象工作者就好比给大气‘照CT’,可以对空气和云层进行解剖、扫描、分析和时间推导,这就为我们在全省范围开展定量预报提供了可能。”省气象台台长冯汉中说。

  四川省气象智能网格运行平台把四川从平面上划分为许多个“5千米×5千米”的网格,每个网格拥有自己独一无二的地形、地貌、温度、气压、湿度等基础数据。每天,来自全省2800余个气象观测站的地面实时观测资料,以及数值预报模式资料被传送到平台上,按照天气预报员的指令进行计算加工、分析处理,从而推算出每个网格在不同时间点上的气温、降水、风速、风向等数值。这些数值叠加在地图上,就能自动生成天气预报预警图形,并对图形进行文字描述。

  对气象工作者来说,这个运行平台就是他们的“超级大脑”,可以高速处理庞大的数据资料。它一方面实现了各类气象资料在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实时共享,另一方面,各级各地气象部门又可以结合本地特点,独立应用不同的平台功能,互不干扰。

  “通过这个平台的计算,我们能对所有网格点的天气作出预测,包括山地、森林等无人区。而在此之前,我们只能对一些气象基准站的天气进行单点预报。”一位预报员告诉记者。

  一条未发出预警背后的“定制款”模型

  “过程好像要提前了!”8月14日8时,刚接班的成都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发现大气环流形势调整比预计的快,新一轮暴雨很可能提前来袭。是否马上发布暴雨预警?10时召开的成都市气象台内部会商中,出现了意见分歧。

  经过反复会商,成都市气象台最终决定:考虑当晚强降雨落区范围较小、持续时间不长、致灾性小,暂不公开发布预警。

  在防汛关键时刻,成都市气象台的信心来自成都市气象局近年来开展的预报技术攻关。

  从去年5月开始,成都市气象局灾害性天气预报团队针对暴雨强度和落区预报进行技术攻关。他们逐一分析2004年-2019年汛期的暴雨个例,总结出6月-9月各月的暴雨关注点、起报条件、量级及落区等重要信息,建立了本地化的暴雨概念模型。

  “如果说通用暴雨概念模型是一件均码衣服,本地化后的暴雨概念模型就相当于定制款,更加符合成都的地理环境,具有分类特征和预报思路等‘硬核’,可直接为预报做参考。”成都市气象局首席预报员张葵解释。

  经过近20年实践、总结,成都市气象台还形成了一套天气预报的“法宝”——溃变图。溃变图能捕捉到常规天气图、温度对数压力图上“丢失”的灾害性天气关键信息,比如有利于强降雨产生的“超低温”信息等,为灾害性天气的预报提供重要参考。

  今年汛期,成都市气象台在实践中不断对本地化方法进行总结和优化。在8月10日至18日的两轮强降水天气过程中,预报员运用预报技术攻关成果作出的天气预报,与实际雨量、落区等基本一致。

  一条地灾气象预警信息帮助村民成功避险

  8月16日清晨,由于江油市气象局提前发出了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信息,雁门镇敬元村7名受山体滑塌威胁的村民提前3个小时全部安全撤离。

  “气象部门发出的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就是‘发令枪’,帮助我们成功避险。”事后,参与排查的工作人员说。

  近年来,四川省气象局联合四川省自然资源厅,共同开发了四川省地质灾害气象预警系统。依托这个系统,8月15日下午,江油市气象局同时发布了暴雨黄色预警和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明确指出市内沿龙门山一带发生地质灾害气象风险等级很高,山洪易发区域应提前组织避险转移。8月16日2时,江油市气象局将暴雨橙色预警信号升级为暴雨红色预警信号,再次提出“立即转移地质灾害危险地带人员”的对策建议。

  接到预警短信后,雁门镇党委政府连夜组织对全镇56个地灾隐患点进行拉网式排查,及时发现了敬元村山体的巨大危险。

  今年入汛以来,绵阳市气象局通过该系统已累计制作地质灾害气象风险预警32期。(王悦 四川日报记者 陈婷)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四川两作家获“骏马奖”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7年排名榜首 流感疫苗“最佳接种时间”即将开始 生猪散养户为何在观望? 从茂县星空地垮塌 四川省探索地灾… 携手奋进,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 四川14县市区地灾黄色预警 四川本科一批录取工作正式启动
推荐文章
科学统筹杜绝“餐桌上的浪费” 法德首脑会晤展示欧洲团结 贵州省借助网络技术推动“阳光征兵… 俄罗斯军方将接收3种新型导弹系统 我国电力业务资质管理将建立常态化… 黑龙江推进阳光采购服务 前7月北京城市副中心固定资产投资… “经济特区40年@治理现代化”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