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人工智能首次预测蛋白质“光学指纹”
发布时间:2019-06-10 11:48 | 来源:科技日报


        科技日报合肥6月9日电 (记者吴长锋)记者从中国科大获悉,该校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江俊教授与其合作者合作,通过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中的神经网络技术,模拟了蛋白质肽键结构与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大大降低了计算量,为预测蛋白质的光学特性提供了一种高效的工具。相关成果日前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

  蛋白质的光谱响应信号,尤其是紫外光谱,可以称之为蛋白质骨架的“指纹”。这个“光学指纹”,经过理论模拟的解读,可以揭示出精确的蛋白质结构,为生命科学和医学诊断提供极其重要的信息。

  然而,蛋白质的结构极其复杂多变,需要做大量的高精度的量子化学理论计算。由于计算量太大,即使是最厉害的超级计算机也“吃不消”。所以蛋白质光谱的理论解读是一个长期的困难与挑战,限制了光谱的准确分析和蛋白质结构的发现。

  研究人员首先在300K温度下通过分子动力学模拟以及量子化学计算,得到了五万组不同构型的肽键模型分子。通过机器学习算法筛选出键长、键角,二面角跟电荷信息作为描述符,通过神经网络来构建肽键基态结构与其激发态性质之间的构效关系。基于训练好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出了肽键的基态偶极矩及激发态性质,最后预测出肽键的紫外吸收光谱。为了验证机器学习模型的鲁棒性,研究人员又基于300K的温度下得到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出肽键在200K以及400K温度下的紫外吸收光谱,其结果与时间密度泛函理论计算结果达到很好的吻合。

  这是人工智能技术首次用于理论计算预测蛋白质的光谱研究。通过理论计算得到大量数据,使用人工智能加以训练后,确立了机器学习模拟蛋白质肽键骨架紫外吸收光谱的可行性和优势,蛋白质的“光学指纹”解读也将会变得更加轻易和有效。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明略科技发布数据中台战略 助力企… 北京拥有人工智能相关人才近4万人 … 识人、识车、识商品 视觉识别让生… 甘肃试水AI课堂 为教育插上人工智… 高文院士:10年后人类社会将进入智… 智能化是信息化高级阶段 无人作战如何冲击战争伦理 液态全柔性智能机器人:从未知而来…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