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营造浓厚读书氛围高校应主动作为
发布时间:2019-09-20 10:31 |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中国教育报


近日,中国人民大学推出了一项针对全体在校本硕博学生的读书奖励计划,设立了读书专项基金,专门奖励爱读书、读好书、会读书的学生。参评者提交信息表和一篇读书笔记,经学院推荐、学校评审,获奖便可得到一定金额的奖励。

大学阶段(含硕博阶段)是人生中最宝贵的时光,是青年增知识长见识、树理想、育能力的关键期。要多吸收对人格完善有益、对综合素质提升有用、对知识技能增长有利的知识,避免留下走出大学校门后“书到用时方恨少”的遗憾。大学设立读书专项基金,用以奖励爱读书的大学生的做法,具有很强的正面导向作用,值得借鉴甚至推广。在奖励加持下,大学读书味肯定会越来越浓。但也要谨防大学生阅读的功利化倾向,尽可能让读书远离世俗气,少点铜锈味,避免为了获奖而读书。毕竟,引导学生养成爱读书的习惯、成为终身读者才是正道。

无论是物质奖励抑或精神奖励,其用途最好与读书相关。可以是书籍等实物奖励,或资助学生参加读书会、学术交流等活动,或用以资助制作读书分享会的微视频、通过互联网惠及他人。也可以是精神奖励,如“读书标兵”“学习达人”等称号。另外,鼓励大学生读书的措施也要从单一的外部物质激励,转向深层的内部学习动机激发,唤起自主学习的意识。要从鼓励少数学生的读书活动,转向建设全员读书甚至是全民读书的制度,营造良好的学习共同体氛围。

要用正确的育人导向来引导,帮助大学生养成“好读书”的学习习惯,形成终身学习的理念。大学生读书要有正确态度,要有高定位。要用适合的阅读书目来辅导,帮助大学生形成“读好书”的学习意识,提高处理繁杂信息的辨识能力,从而具备批判反思的创新精神。要用科学的方式方法来指导,帮助大学生掌握“会读书”的学习方法,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要“活读书”不要“死读书”,要做到读、写、思、创结合,积极把理论知识与现实问题紧密结合起来。开拓视野的书可以“速度”地读、泛读,增长知识的书可以“深度”地读、精读,有助于研究的书需要“密度”地读、研读。要充分注意到新媒体和移动互联时代的在线化等阅读特点,不能因噎废食地强调只能读纸质书籍、经典书籍,同时也要警惕网络阅读容易导致的知识碎片化、娱乐化、消费化等阅读倾向。

阅读是学习的核心途径。要意识到大学生阅读是实现全民阅读、建设学习型社会的重要途径,大学生不仅要做优秀阅读者,更要成为全民阅读的推动者、传播者。只有这样,青年才能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大学除了考虑鼓励性或奖励性阅读措施外,更需要提供不同层面的支持措施。要发挥大学图书馆对阅读推广的支持作用,采集与分析全国大学生的阅读大数据,做到精准推荐与推送服务。要发挥大学专业教师、研究生导师对大学生阅读的指导作用,尽量做到专业指导,读书形式可以多种多样,如文科专业可开设读书会,理工科专业可开设文献吧等。要发挥大学辅导员队伍对大学生阅读的督促作用,如可采取读书+班会、读书小组等形式,把读书与大学生日常管理和学业管理结合起来,尽量形成制度支持。(张雨强

(作者系曲阜师范大学教授)

《中国教育报》2019年09月20日第2版



责任编辑:朱明宇
最新文章
渤海大学深入推进本科教育教学改革 北京语言大学师生党员骨干赴兰考开… 英国为生物科学研究提供1.7亿英镑… 武汉交通职院引导毕业生设计小作品… 北京丰台职教中心:“菜单式”培训… 威海环翠 打造校园共享阅读空间 江苏淮安 全国首所红军高级中学成… 用好督导杠杆撬动义务教育更大活力
推荐文章
世界中文报业协会第52届年会在马尼… 第七十四集团军扎实组织预任参谋集… 中国综合品牌展览会在多米尼加举行 乌克兰愿“合理妥协”以推动四国峰… 日本10月出口额同比下降9.2% 古特雷斯对美国政府犹太人定居点政… 日本中部国际机场乘客增加 国际航… 中国代表呼吁加强上合组织与联合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