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0年04月08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可转债投资“火中取栗” 触发监管“强关注”
发布时间:2020-04-08 10:36 | 来源:经济日报


  近期,可转债交易中部分投资者“火中取栗”成为市场焦点,也触发了一线监管部门的“强关注”。

  《证券日报》记者根据同花顺ifind统计发现,3月6日至4月6日,沪深交易所已发行的282只可转债月成交额共1921.7亿元。同时,可转债市场所谓的“牛券”频出:4月3日,9只可转债突破200元大关。从换手率看,4月3日可转债平均换手率为62.83%,其中金农转债、尚荣转债、泰晶转债换手率超出11000%,相当于当日换手逾11次。

 

  可转债价格波动剧烈、换手率夸张等情况,引发了监管层的高度重视。《证券日报》记者根据深交所发布的监管动态统计发现,上月(3月6日至4月6日),深交所对近期涨跌幅和换手率异常的新天转债、横河转债、模塑转债、金农转债、通光转债、尚荣转债等6只可转债持续进行重点监控,并及时采取监管措施。上交所也表示,将可转债交易情况纳入重点监控,对影响市场正常交易秩序、误导投资者交易决策的异常交易行为及时实施自律监管。

  中山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湛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总的来看,部分可转债已经成为高度投机的标的,丧失了“下可保本、上可获得股价上涨收益”的“可攻可守”属性,波动风险已远超正股。

  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可转债个人投资者持有比例较大。根据最新统计显示,从参与者看,近两周最热10只可转债个人投资者交易占比高达91.49%,其中资金规模300万以下的中小户交易占比68.71%。

  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在接受《证券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可转债换手率极高说明长期持有者较少,大多数资金是基于投机目的而进行可转债的短期投资。与此同时,机构资金撤出,个人投资者大量进入,参考股票投资的过往实践,可以反映出可转债市场投资风险加大。

  李湛认为,可转债市场之所以会出现这些风险,原因主要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可转债市场快速扩容,在发展过程中肯定会出现一些交易风险。另一方面是,可转债的“不设涨跌幅限制”和“T+0”交易制度在客观上便于投资者非理性炒作。

  对于可转债的风险提示,何南野表示,最核心的有两点:首先,要判断正股的价格走势,以及正股本身是否具有良好的投资价值。如果正股本身质地较差,价格上行幅度很低,则可转债风险极高;其次,要判断可转债的当前价格水平是否上涨过度,是否远超转换价值。如果远超转换价值,也说明投资风险较高。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支撑美股牛市因素正在反噬?专家称… 瑞幸崩盘牵动保险巨头 “董责险”… 3月CPI、PPI将于10日公布 新一轮降… 一季度发行债券12万亿元 民企净融… 香飘飘副总经理蔡建峰辞职 一月内… A股望冲击3200点 机构:预计开启今… 战疫情稳生产 18家电子行业公司一… “宅经济”风生水起 宅家概念股走…
推荐文章
宁夏供销系统服务“三农”再升级 甘肃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广西完善农田建设信用体系 天津市财政7519万元补贴购农机助春… 国家出台2020年光伏发电上网电价政… 黑龙江省全力保障开学复课工作有序… 审计署参加世界审计组织环境审计工… 市场监管总局、国家标准委发布一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