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公告: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能力
发布时间:2019-08-01 09:17 | 来源:中国法制与新闻网
通讯员:王传雄 所谓“批判性思维”是指对于某种事物、现象和主张发现问题所在,同时根据自身的思考逻辑作出主张的思考。批判性思维的概念界定纷繁多歧,既有探查和评价批判性地探讨他人的主张及其根据、提炼自己的主张之类的思考,也有自由地驱使复数的 视点,一个视点难以把握的相对化思考法之类的怀疑精神,甚至有尽量运用手头的、现成的信息,作出推理之类的问题解决性质。批判性思维是跨哲学、逻辑学、心理学、教育学等多学科的综合运用,它主要研究追求真理过程中的推理模式,训练人们的某些认知技巧和培养能够提高推理能力的明显性格倾向。
上世纪 80 年代,随着国外研究的迅速发展,批判性思维被引入我国。在我国提倡素质教育、创新性教育的时代背景下,它既符合逻辑学科生态发展的需要,又符合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时代需要。首先,批判性思维与逻辑学关系密切: 二者的研究对象相同——都是以人类思维为研究对象; 二者的不同点在于形式逻辑学仅对思维做静态研究,只研究思维形式上的有效性,而批判性思维对思维同时进行静态和动态两种研究,它不仅仅研究思维形式的有效性,同时还研究思维内容是否有意义。批判性思维不等同于逻辑思维,但它又以逻辑知识为基础,是在对思维做静态研究的基础上,动态地运用逻辑知识解决思维中遇到的问题。对它的研究将增强逻辑学科的生命力,促进逻辑学科的发展。其次,批判性思维是创新思维的基础,在创新活动过程中起到起航、导航和护航的作用。发展我国素质教育、创新性教育,必须以发展批判性思维为基础。最后,批判性思维对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也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人的思维不是一成不变的, 而是一种动态的生成过程。人类的感性活动为人类思维提供了基础,在感性活动中形成的各种不同的意见通过争论、观点的批判,从而达成比较一致的认识。人类正是因为有了思维,才创造了特有的灿烂文化和高度文明。黑格尔认为,惟有思维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实质,世界的普遍力量和终极目的。而思维要达到或实现它的任务,就必须借助于一定的思维方法,采取相应的思维方式。他说“当精神一走上思想的道路,不陷入虚浮,而保持着追求真理的意志和勇气时,它可以立即发现,只有正确的方法才能够去规范思想,指导思想去把握实质,并保持实质中肯。” 他还认为:“对于思维方式的更进一步认识,乃是正确地把握哲学事实的第一条件”。
一、打破常规,标新立异
很多伟大的发明,都是因为敢于打破常规,不循规蹈矩。人们都知道钢铁的密度比水大,因此推测钢铁在水中必然下沉就是顺理成章的了,甚至可以很容易地用实验来验证这一点。然而,如果这个常识占据人们的头脑,并阻碍人们的思维,恐怕到今天人们也只能划几只木船来作些短程的航行。
二、倡导质疑,敢提问题
不盲从,不迷信,有主见,不固执,是一个人良好的自信心的体现。这种独立人格的形成与思维的批判性的成熟是同步的。正确的质疑是批判性思维的外在表现。应鼓励大家多生疑,敢于否定前人,不盲目迷信书本,勇于质疑。勇于提出问题是一种可贵的探索求知精神,也是创造的萌芽。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充分肯定质疑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他曾说:“不怀疑不能见真理,所以我希望大家都取一种怀疑的态度,不要为已成的学说压倒。”对于已有的学说和权威、流行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才能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大胆创立新说。
三、开发右脑 ,拓宽领域
一般来说,右脑具有形象思维、直觉思维功能,阿基米德解决“皇冠之谜”的疑难问题,达尔文对“植物生长素”的猜测等,都属于直觉思维。左脑所具有的是逻辑思维功能,如装配、计算、书写等,但其正逐渐为计算机所代替,所以人们就必须开发那些计算机无法替代的领域,例如创造性思维和批判性思维,它们的发展主要依靠右脑所具有的直觉思维。所以,不仅要教育大家掌握健脑的知识、方法和途径,而且在日常生活和学习中应注重对右脑的开发与运用。
四、引导思考 ,多方培育
多角度思考问题可以帮助大家突破思维界限。因此要鼓励大家多角度思考,解决重点引导的方式问题。比如,在听到一段新闻的时候,直接告诉你的观点就不如引导大家分析一下新闻中提到的问题是由什么引起的,都有哪些解决方式。提出的解决方法越多,大家的思维能力越强,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的可能性就越小。
五、不断创新,追求进步。创新离不开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是有目的、有规则的判断过程,是为决定相信什么或做什么而进行的合理的、反省的思维,主要包括批判性思维品格和技能两个方面。创新始于问题,创新是自主思考与逻辑论证相结 合的过程,在创新的各个阶段,批判性思维都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从问题的提出,到结合相关信息认识问题的本质,以及对问题展开深入的分析,再到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案,推导出合理的结论,直至对解决问题的方案进行评估、验证、选择与修正。这些恰恰是运用批判性思维解决实际问题的具体步骤。现实生活中,人们都具备创新的潜能,创新素质培养就是要激发人们的创新潜能,一方面要培养大家大胆质疑、小心求证、思想开放、公正理性、审慎反思的创新精神,也就是理性批判的精神;另一方面,要培养大家在创新过程中综合运用已有知识和经验发现新问题、分析新问题、提出新方案的创新能力。
美国著名的批判性思维领导者理查德·保罗所言:“我们面临一个全新的世界,在这个新世界,大脑掌控自己并经常进行自我分析的能力将日益决定我们工作的质量、生活的质量乃至我们的生存本身。”批判性思维技能包括阐释、分析、评价、推理、解释及自我调控六种能力,这些能力常常综合运用于证据、概念、方法、标准和语境的解释。批判性思维的发展是一个从低级向高级演进的过程,必须按照批判性思维的清晰性、准确性、精确性、相关性、深度、广度、逻辑性、重要性和公正性标准进行训练。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正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定不移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人们创新素质培养迫切需要从意识、品格和技能三个方面提升大家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批判性思维是探究的重要工具,也是解放思想的力量。为了提升大家创新素质,管理者和决策者要充分认识批判性思维对于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意义,把批判性思维列为培育的重要目标,提高批判性思维在培养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并把批判性思维培育贯穿于整个工作体系。
责任编辑:高鹏
Copyright @ 2010-2019 www.faxinw.com 法制与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使用
邮箱:zgfzyxw@126.com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56227237 技术支持:广大文化传媒
京ICP备15000724号-9 凡注明为其他媒体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自其他媒体,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也并不代表本网对其真实性负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