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19年12月04日 星期三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京津冀协同发展走向纵深
发布时间:2019-07-04 09:00 | 来源:经济日报


生活在北京的人们,近两年都有同样的感受:天更蓝了,绿地更多了,城市里的河流更清澈了。

  “北京的雾霾并不是北京一个城市努力就能解决的,而是通过京津冀区域的联防联治、产业结构的调整、环境保护力度的加强,让首都的空气质量产生了明显的变化。”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党组成员、市京津冀协同办副主任刘伯正表示。

  “自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实施以来,经过各方面共同努力,无论是非首都功能疏解,还是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协同创新共同体打造、公共服务共建共享,都取得了积极进展,老百姓真真切切感受到身边的变化。”刘伯正说。概括起来,主要是三个得到:得到大量绿色空间,得到更多优质公共服务资源,得到更加便捷安全的生活服务。与此同时,京津冀协同发展通过产业转移也给津冀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交通一体化带来了出行的方便。

  刘伯正表示,京津冀协同发展三个重点领域率先突破,全面提速。

  生态环境协同治理取得阶段性成果。2018年,北京市PM2.5年平均浓度为51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累计下降42.7%;京津冀区域内13个主要城市PM2.5平均浓度为55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下降48.1%。5年来,京津冀生态水源保护林建设合作项目及造林绿化试点等项目圆满完成。

  “轨道上的京津冀”加快打造。国家高速公路网7条首都放射线北京段全部建成,环首都“半小时通勤圈”逐步扩大,京津保1小时交通圈顺利实现。

  产业合作进一步加强。曹妃甸示范区累计签约北京项目130余个,天津滨海—中关村科技园挂牌以来新增注册企业达1147家,2015年至2018年北京到津冀投资的认缴出资额累计超过7000亿元。北京创新资源辐射外溢不断提速,输出到津冀的技术合同成交额累计约780亿元,中关村企业累计在津冀两地设立分支机构达7748家。

  北京市发展改革委协同综合处处长周浩表示,北京市制定实施了加强全国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重点任务实施方案,部署了建设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16项任务和2个项目。立足北京的高端创新资源和人才集聚优势,打造国家自主创新的重要源头和原始创新的主要策源地,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创新共同体建设,推动北京创新成果在京津冀区域转化应用。深化京津冀产业政策衔接和园区共建,构建布局合理、梯次发展的产业链条。

  近日,北京市委市政府京津冀协同办会同相关单位研究制定的《北京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2019年工作要点》提出,更好发挥市场机制作用、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等“软任务”还需加快步伐。今年,将以雄安新区和北京城市副中心新的两翼建设为重点,以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落地实施为抓手,在更高水平上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各项工作。(记者李佳霖)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中国城商联成立商旅文产业发展工作… 发改委:1—10月居民消费价格同比… 发改委:正抓紧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基… 前9月中国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 发改委:三大举措进一步激发国内消… 前10月6217.8亿 对外投资合作稳中… 发改委:提高PPP项目科学性 为PPP… 国资委要求央企全力以赴稳增长
推荐文章
欧空局未来三年重点投资深空与月球… 补给舰首次接受民船补给 “随营军校”加速孵化新型战训人才 强军路上,树起“生命线”的时代标… 打造“空地一体”的战斗小组 当海军10950天,老兵第一次登上军… 北约实战部署“联合地面监视系统” 武器进口变出口 印度转型有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