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5月28日 星期五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法治故事,传播法治声音,阐述法治特色,弘扬法治精神
“超级周期”进入“梦醒时分” 商品类基金承压
发布时间:2021-05-28 09:11 | 来源:中国证券报


  今年以来,大宗商品各板块轮番发力,以原油为代表的商品QDII基金、以有色金属、煤炭为代表的商品ETF纷纷创出阶段性新高,关于“超级周期”来临的论点甚嚣尘上。不过,在连续多日的冲高后,近几日商品类基金似乎进入“回落阶段”,市场风格要变了吗?

  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多家基金了解到,“超级周期”并未成为行业共识。有多位基金经理表示,大宗商品或将出现行业轮动机会,就算存在“超级周期”,可能也已进入“下半场”阶段。

 

  商品类基金表现亮眼

  2021年年初以来,受益于大宗商品价格的节节攀升,周期性行业出现全面上涨。A股的钢铁、采掘、有色金属行业指数涨幅位列申万行业前列。与此同时,各类商品QDII基金亦是表现亮眼。去年表现最差的油气类QDII一举翻身。截至5月21日,华宝标普油气A年内回报率高达46.62%,广发道琼斯美国石油A回报率为46.20%,诺安油气能源和国泰大宗商品回报率分别为32.44%、29.58%。

  除了QDII基金外,商品ETF表现同样不俗。截至5月25日,博时自然资源ETF年内回报率14.30%,南方中证有色金属ETF回报率11.97%,国联安上证商品ETF回报率11.97%。

  嘉实基金资源精选基金经理苏文杰表示,今年以来,大宗商品价格加速上行,主要原因在于:一是全球经济需求持续好转;二是美国库存处于近10年最低位,需求不断好转将拉动补库存需求,相关周期行业需求也将得到提升;三是全球制造业库存处于低位,也有较强的补库存需求。

  阶段性回调不可避免

  诺德基金投资经理黄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从全球的视野角度看,此轮疫情期间开始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很可能将进入尾声,阶段性回调不可避免。“本轮大宗商品价格上涨的三大原因是各国央行货币宽松、全球经济复苏和部分关键矿产国供应仍因疫情受到抑制。随着全球经济的复苏,一旦关键矿产国的产能恢复,以及各国央行或早或晚会慢慢收紧货币,大宗商品难以持续高歌猛进。”

  金鹰基金认为,目前大宗商品上涨因素更多归因于供给端,该问题会随着海外疫苗的普及得以解决,国内政策可能也会因兼顾实体发展而出现变数。后续大宗商品价格能否持续走强,还有赖于需求端发力,而未来美国基建刺激的最终规模和时点还存在不确定性,就算大宗商品有“超级周期”,可能也已进入了“后半场”。

  这是否意味着商品类基金投资机会减少?黄伟称,如果大宗商品及其相关行业出现一波显著回调,届时行业轮动的机会又将可能再次倾斜,可以关注有色金属相关产品的投资机会。

  黄伟指出,首先,从中长期看,全球宏观经济对有色金属的内生需求增长趋势不变;其次,本轮美国地产周期、基建刺激计划会在未来几年拉动对有色金属的需求;第三,全球各国的碳中和规划催生的新能源需求将加快对有色金属的需求;第四,在供给方面,2020年以来的全球疫情不仅影响了全球的矿产和库存,还造成采矿业扩大再投资的停滞,导致未来各种有色金属的供给增加显著慢于此前的预期。“需求增长多重因素叠加,而供给增加是延后的。综合考虑供需两方面的变化,不排除一些有色金属品种未来将出现供不应求的局面。”黄伟说。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诺德基金顾钰:从人口普查数据看医… 智能化造就新一轮投资盛宴,华夏智… 张金涛携嘉实领先优势6月1日起首发 10只翻倍!科创主题基金集体亮出耀… 迎合投资者需求 公募基金密集增设C… 叶飞隔空挑战私募大佬,但斌称自己… 6亿多基民躺枪!叶飞“爆料门”发… 瞄准“新经济” 公募坚定布局港股
推荐文章
2021年服贸会“强磁场”效应凸显 刘鹤与美贸易代表戴琪通话 河南中博会引资实现“高大广” 福州举办庆祝第二个“国际茶日”活… 陕西西咸新区沣西新城首个“城市书… 2020年中国202个城市环境空气质量… 告别"看海"现象 治理城市内涝有… 广东:到2025年城市居民天然气普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