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3月30日 星期二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姚余栋:粤港澳大湾区应先行先试率先碳达峰
发布时间:2021-03-30 08:46 | 来源:中国网财经


   3月26日,“黄埔金融峰会”暨“影响力中国”时代峰会2021在广州市黄浦区成功举办。

  大成基金副总经理兼首席经济学家、人行金融研究所前所长姚余栋先生在论坛上以“碳中和下的大湾区经济繁荣”为题做了主题演讲,指出构建新发展格局,是与时俱进提升我国经济发展水平的战略抉择,也是塑造我国国际经济合作和竞争新优势的战略抉择。粤港澳大湾区是科创企业集中地、是科技金融创新中心,应按照中央制定的规划率先碳达峰。

 

  2021年3月15日,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提出要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生态文明建设整体布局,如期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碳中和的目标。碳达峰是指我们国家承诺在2030年前,二氧化碳的排放不再增长。碳中和是指企业、团体或个人测算在一定时间内直接或间接产生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以抵消自身产生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实现二氧化碳“零排放”。

  姚余栋分析,中国一直是发展中国家,我们需要建设经济、需要实现全面小康。当前,中国的碳排放水平居全球首位,远高于欧美等发达经济体,按照2019年国家碳排放的数据来看,中国碳排放量为98.26亿吨,高于美国的49.65亿吨和33.3亿吨,过去十年我国二氧化碳排速度达到了38%。从碳排放强度的角度来看,中国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但仍高于欧美。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中国加入巴黎协定,设置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体现了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的勇气和担当,这也是中国对于人类命运共同体做出的贡献。努力践行巴黎协定,对中国来说挑战是非常大的。发达国家是在人均收入已经较高的条件下制定碳达峰目标的,美国大约是2007年左右碳达峰,那时其人均GDP已经达到4万美元。而中国现在的GDP相当于日本1981年左右的水平,也就是人均1万美元。中国选择在发展之路上提出“碳达峰”,既要维护经济增长,还要同时控制碳排放增长,是非常不容易的。

  姚余栋指出,粤港澳大湾区规划之初就提出建设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结构,如果没有大湾区的先行达峰,就没有整个中国经济的2030年达峰,这正是中央赋予粤港湾大湾区先行先试的使命。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中欧基金:市场估值或近合理 尚待… 5个走4个,基金经理变动频繁,华安… 2020年基金公司财务数据陆续披露 … 展亚资本违规收警示函 投资者风险… 中融汇兴资产收警示函 存发行未备… 连番调整后市场迎“好做”契机 常… 聚焦社保基金和QFII持仓新动向 18… 无从业资格 靠会费赚钱 “速成”理…
推荐文章
习近平会见全国扫黑除恶专项斗争总… 甘肃省深化“放管服”改革取得新成… 天津:生活垃圾处置全流程监管 河北:1至2月全省实际利用外资稳中… 上海:今年新增“12件事”一次办 天津:加强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 四川:社会工作服务体系建设试点启… 江西省巩固提升生猪优势产区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