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2021年03月11日 星期四 欢迎访问法新网!·首页·关于我们·杂志订阅·广告征订·理事单位·人员查询·联系我们
网站公告:讲述中国法治故事,传播中国法治声音,阐述中国法治特色,弘扬中国法治精神
外媒:90后撑起的基金潮能走多远
发布时间:2021-03-11 08:45 | 来源:环球时报


  新加坡《联合早报》3月9日文章,原题:中国90后撑起来的基金潮还能走多远?从去年开始火爆的中国基金因近期行情急转直下而让广大新基民叫苦不迭。去年的新增基民中,一半以上是30岁以下年轻人。换句话说,掀起此次基金热又陷入泥潭的主体大多是90后,因此被一些媒体挖苦为“韭”零后。他们在基金投资过程中呈现出一些“非主流”趋势,值得玩味。

  与股票相比,基金门槛相对较低,学生手机党随时随地能轻松操作。在一些社区App和短视频平台上,网络大V们也开始输出基金科普知识、晒收益、引导粉丝买基金。他们的短视频标题很吸引眼球,例如“大学生买基金月入上千”。这些野生“基金大神”,用半专业的解读以及无法核实真假的收益图,吸引了怀揣着“早投资、早发财”的90后们进场。

 

  随着越来越多年轻人涌入基金圈,他们茶余饭后的话题也从娱乐八卦变成基金。他们做出的判断会掺杂着身边朋友和大V的意见。对他们来说,基金不仅是理财产品,也是一种融入圈子的社交工具。

  随着基金行情大热,中国热门短视频平台上的基金博主激增。“手把手教你买基金”这类视频异常火热。但在耸动标题下,视频内容关于基本面、数据分析等干货并不多,更多的是靠“心灵鸡汤”让急于入门的年轻人心动。

  基金博主专业水平参差不齐,姑且不论视频内容,仅从他们过去的从业经历和不明不白的职业背景来看,也让人为新晋基民们捏把汗。小红书上一名粉丝超过55万的博主此前主要是分享时尚穿搭,去年她在主页上增加了投资理财视频。通过流量变现是大V们的常规套路,但在去年这波基金热中,相当一部分博主通过付费课程分得一大碗羹。但令人担忧的是,做基金博主并不需要资质审核。基金经理和基民之间的关系,随着年轻基民对“封神”的热衷变得越来越“偶像化”“饭圈化”。不少明星基金经理都拥有自己的粉丝圈。

  不少基金公司近来注意到短视频平台这个营销新风口,争相入局。但这也引发另一种担忧,当基金公司开始向自媒体化、娱乐化转向以迎合潜在投资者的口味,其专业性、实用性以及长期投资的基本理念是否还能一如往昔呢?(作者刘柳)



责任编辑:张彤
最新文章
高估值资产承压 公募预计市场风格… 基金“降温”?净值大跌“新人”骤… 今年来基金发出668亿“红包” 同比… 华润元大基金时隔一年再现董监高辞… 国寿安保基金:回归投资本源 投资… 这家个人系公募迎来女掌门,两大怪… 博时基金魏凤春:A股市场结构再平… “成长舵手”梁皓领航 华商均衡成…
推荐文章
从两会看进博会:中国如何更好“买… 《上海热门文化旅游景点数字化服务… 文化建设方面提案312件,占6.3% 两会热议:培育“文化+ ” 助力制… 2月人民币贷款新增1.36万亿 56项政务服务实现京津跨自贸区通办 信贷社融增量超预期 货币投放将有… 专家认为:企业家对未来发展信心增…